怎麼判斷自己有沒有心臟病?

11 瀏覽次數

心悸、胸悶、頭暈目眩,甚至暈厥,這些都可能是心臟病的警訊。若心跳忽快忽慢、不規律,伴隨呼吸急促或胸痛,應立即就醫檢查,及早診斷治療。

提供建議 0 喜歡次數

別讓胸口隱隱作痛,成了沉默的殺手:如何及早發現你的心臟是否發出求救訊號?

台灣近年來心血管疾病盛行率居高不下,許多人卻因為缺乏警覺或輕忽症狀,錯失黃金治療期。 「心臟病」並非單一疾病,而是涵蓋許多不同類型的心臟相關疾病的總稱,因此判斷自己是否有心臟病,需要仔細觀察自身身體狀況,並非單憑某一症狀就能下定論。 然而,一些警訊不容忽視,它們可能是你心臟正向你發出求救訊號的關鍵。

文章開頭提到的心悸、胸悶、頭暈目眩,甚至暈厥,的確是常見的警訊,但這些症狀也可能由其他疾病引起,例如:貧血、焦慮症、甲狀腺疾病等。 因此,單純出現這些症狀,並不足以斷定為心臟病。 關鍵在於「模式」與「伴隨症狀」。

以下幾個面向,可以幫助你更準確地判斷是否需要就醫檢查:

  • 心跳異常: 心跳忽快忽慢、不規律,是重要的警訊。 這不單指心跳過快(心搏過速)或過慢(心搏過緩),也包括心跳感覺異常,例如跳動強弱不一、有漏跳的感覺。 這些異常心跳可能源自心律不整,而心律不整是許多心臟疾病的常見併發症。

  • 胸痛的特性: 胸痛並非所有都是心肌梗塞。 但若胸痛伴隨壓迫感、緊縮感,並放射到左肩、左臂、甚至下巴,持續時間超過幾分鐘,且休息或服用硝酸甘油都無法緩解,就必須立即就醫。 此外,胸痛若伴隨冒冷汗、噁心嘔吐,更應提高警覺。

  • 呼吸困難: 呼吸急促、喘不過氣,尤其在輕微活動後就出現,可能是心臟功能受損的指標。 這種呼吸困難通常與胸痛同時出現,或是伴隨腳部水腫。

  • 其他警訊: 除了上述症狀,持續性疲勞、頭暈、暈厥(突然失去意識)、腳部水腫(尤其傍晚)、容易感到寒冷等,也可能是心臟疾病的表現。 尤其老年人,即使症狀輕微,也應提高警覺。

切記: 以上僅供參考,並非專業醫療建議。 若你出現任何讓你感到擔憂的心臟相關症狀,請務必尋求專業醫師的診斷與治療。 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才能有效預防心臟疾病惡化,保障你的心臟健康。 別讓沉默的胸口疼痛,奪走你珍貴的生命。 定期健康檢查,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才是守護心臟的最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