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鬱症會沒胃口嗎?

3 瀏覽次數

情緒低落時,食慾不振或暴增都是常見現象。憂鬱情緒可能導致體重顯著變化,食慾失調令人困擾,過度飲食影響自信,食慾減退則讓人疲倦無力,影響生活品質。

提供建議 0 喜歡次數

憂鬱的胃:當心情染上灰色,食慾也跟著變調

憂鬱症,像一團揮之不去的烏雲,籠罩著身心,不僅偷走快樂,也可能悄悄地影響著我們的胃口。許多人誤以為憂鬱症只會讓人茶飯不思,食不下嚥。事實上,食慾的變化在憂鬱症患者身上呈現出更複雜的面貌,它可能像鐘擺般搖擺於兩個極端:毫無食慾或暴飲暴食。

情緒低落時,有些人會感到胃部像被鉛塊填滿,即使面對以往喜愛的佳餚也提不起勁。食物的香氣不再誘人,咀嚼也變得索然無味,甚至產生噁心感。這種食慾不振並非單純的「不想吃」,而是生理和心理的雙重影響。大腦中負責調節食慾的神經傳導物質,例如血清素和多巴胺,在憂鬱狀態下可能分泌失衡,導致食慾降低。同時,負面情緒也佔據了心思,讓人無暇感受飢餓,甚至將進食視為一種負擔。

然而,另一部分的憂鬱症患者則會出現截然相反的狀況:食慾暴增。他們藉由不斷地進食,試圖填補內心的空虛,用食物帶來的短暫滿足感來麻痺痛苦。高糖、高脂肪的食物尤其容易成為情緒的出口,因為它們能刺激大腦分泌多巴胺,帶來愉悅感。但這種「情緒性進食」往往無法真正解決問題,反而可能造成體重增加,進一步加劇患者的負面情緒,形成惡性循環。

無論是食慾不振還是暴飲暴食,都反映出憂鬱症對身心健康的影響。體重的顯著變化不僅影響外觀,更可能帶來健康風險。食慾不振導致營養不良,讓人更加疲倦無力,難以應付日常生活;而暴飲暴食則可能引發肥胖、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加重身心負擔。

更重要的是,食慾的改變本身也加劇了憂鬱症患者的痛苦。食慾不振讓人缺乏能量,難以集中注意力,更難以積極面對生活中的挑戰。而暴飲暴食則容易讓人產生罪惡感和羞愧感,損害自信心,進一步加深憂鬱的泥沼。

因此,當察覺到自己或身邊的人出現持續的食慾變化,並伴隨其他憂鬱症狀,例如情緒低落、失眠、失去興趣等,應及時尋求專業協助。醫生或心理師可以幫助釐清病因,提供適切的治療方案,例如藥物治療、心理治療或營養諮詢等,協助患者重拾身心平衡,找回健康的飲食習慣,走出憂鬱的陰霾,重新擁抱陽光。 別忘了,關懷與支持也是重要的良藥,讓患者感受到溫暖與理解,能幫助他們更有力量面對挑戰,重拾生活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