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一直在低燒?

8 瀏覽次數

持續低燒隱藏著身體的警訊,可能是感染、發炎或免疫系統失調等多種疾病的徵兆。 從常見的結核病到較罕見的甲狀腺亢進,甚至惡性腫瘤都可能造成持續低燒,應儘速就醫釐清病因。

提供建議 0 喜歡次數

為什麼一直低燒?身體發出的警訊不可輕忽

生活中難免會遇到感冒發燒,但如果持續低燒,就值得注意了。所謂低燒,指的是體溫介於37.2℃~38℃之間,雖然不至於讓人感到極度不適,卻是身體發出的警訊,提醒你可能有狀況需要關注。

持續低燒的成因相當多元,常見的原因包括:

  • 感染: 病毒、細菌或寄生蟲感染都可能導致低燒,例如:常見的感冒、流感,或是較嚴重的結核病、肺炎等。
  • 發炎: 身體組織發炎,例如關節炎、風濕性疾病,也會導致體溫升高。
  • 免疫系統失調: 免疫系統過於活躍,例如紅斑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等自體免疫疾病,也會造成發燒。
  • 甲狀腺亢進: 甲狀腺功能亢進會加速新陳代謝,導致體溫升高。
  • 藥物副作用: 一些藥物,例如抗生素、抗癲癇藥物等,也可能造成發燒。
  • 惡性腫瘤: 部分癌症,例如白血病、淋巴癌等,也可能導致持續低燒。

除了上述常見的原因,還有一些較罕見的疾病也可能引起低燒,例如:

  • 慢性疲勞症候群: 患者常感到疲倦、肌肉痠痛,並伴隨輕微發燒。
  •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 肺部發炎造成呼吸困難,也可能導致低燒。
  • 心臟病: 感染性心內膜炎或心肌炎等心臟病,也可能引起低燒。

持續低燒不可輕忽,應儘速就醫釐清病因。 醫生會根據你的症狀、病史、體檢結果及相關檢查,例如血液檢查、影像檢查等,找出造成低燒的根源,並制定合適的治療方案。

以下是一些建議,可以幫助你預防低燒:

  • 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 包括均衡飲食、充足睡眠、規律運動和保持心情愉快等。
  • 避免接觸病源: 在流感季節戴口罩,勤洗手,避免前往人潮擁擠的地方。
  • 定期健康檢查: 定期檢查有助於及早發現潛在疾病。

切記,持續低燒並非小事,應積極尋求專業醫生的協助,才能有效解決問題,重拾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