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主治醫師叫vs?

8 瀏覽次數

住院醫師完成第一年臨床研究(CR)表現優異後,即可晉升主治醫師(Visiting Staff,簡稱VS),之後依表現與年資,逐步晉升至主任級職位。VS職級另有V1、V2等細分,依年資遞增。

提供建議 0 喜歡次數

為什麼主治醫師叫VS?其實這是一個台灣醫療體系中特有的簡稱,源自於英文 “Visiting Staff”,字面上翻譯為「訪視人員」。然而,這個名稱並不能完整體現主治醫師的實際工作內容,也容易造成誤解。

真正的意涵在於早年台灣醫療資源相對匱乏,許多資深醫師並非醫院的全職聘僱人員,而是以類似「特約」的方式,定期「訪視」醫院,提供專業診療服務。這些醫師擁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具備獨立開診、進行手術等能力,扮演著指導住院醫師、提升醫療水平的重要角色。因此,”Visiting Staff” 指的是這些具備主治醫師資格,卻非醫院編制內全職人員的醫師。

隨著時代變遷,醫療體制逐漸完善,大部分主治醫師已成為醫院的正式員工,全職投入醫療工作。然而,”Visiting Staff” 這個簡稱卻沿用至今,成為台灣醫療圈約定俗成的稱呼。雖然名稱略顯過時,但它代表著一種傳承,也反映了台灣醫療發展的歷史軌跡。

值得注意的是,文中提及「住院醫師完成第一年臨床研究(CR)表現優異後,即可晉升主治醫師(Visiting Staff,簡稱VS)」,這樣的敘述並不完全準確。住院醫師結束訓練後,需要通過國家考試取得專科醫師執照,才能正式成為主治醫師。臨床研究(CR)通常是住院醫師訓練期間的一個選項,並非晉升主治醫師的必要條件。而V1、V2 等細分,也並非全台醫院統一的制度,而是各醫院內部的職級劃分,用以區分不同年資及職務的主治醫師,例如V1可能是剛升任主治醫師,V2則可能代表資深主治醫師或具備某些行政職的主治醫師。

總而言之,「VS」這個簡稱,雖然字面上意義與現今主治醫師的工作內容已不太相符,卻是台灣醫療體系獨特的歷史印記。隨著時間推移,或許會有更貼切的稱呼出現,但”VS” 在台灣醫療圈中,仍將繼續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代表著經驗傳承與專業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