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睡覺時身體很癢?

5 瀏覽次數

夜間體溫及血液循環上升,皮膚變得溫暖乾燥,水分流失加劇,引發皮膚敏感,造成夜間搔癢難耐,影響睡眠品質。

提供建議 0 喜歡次數

夜半搔癢,輾轉難眠:揭開睡眠時皮膚癢的謎團

夜幕低垂,燈光熄滅,準備進入夢鄉,卻常被一陣陣令人難以忍受的搔癢所驚醒。這種夜間發作的皮膚癢,困擾著許多人,尤其是在悶熱的夏季或乾燥的冬季。為什麼睡覺時身體會癢?背後究竟隱藏著哪些機制呢?

坊間流傳著許多關於夜間搔癢的說法,但缺乏深入的科學解釋。本文將嘗試從生理角度,探索夜間搔癢的成因,並提供一些改善睡眠品質的小建議。

夜間的皮膚癢,與體溫、血液循環以及皮膚水分平衡息息相關。白天活動時,體溫較高,血液循環旺盛,皮膚保持適度濕潤。然而,進入睡眠後,體溫會逐漸下降,血液循環也趨於緩慢。這導致皮膚溫度下降,同時皮膚的表皮層水分蒸發加快,變得乾燥。這種乾燥的環境,更容易刺激皮膚神經末梢,產生搔癢的感覺。

另一個關鍵因素是夜間皮脂腺分泌的改變。皮脂腺負責分泌油脂,維持皮膚的潤滑度。雖然夜間分泌量略微降低,但如果本身就具有乾性肌膚或是缺乏適當的保濕,乾燥程度會更為明顯,進而觸發搔癢反應。此外,夜間的溫度與濕度變化,也可能導致皮膚屏障功能受損,更容易引起搔癢。

除了生理因素,一些潛在的健康問題,例如皮膚疾病(例如乾癬、異位性皮膚炎)、過敏反應或某些藥物副作用,也可能導致夜間搔癢。如果搔癢情況頻繁且持續,建議尋求皮膚科醫師的專業診斷,排除潛在的疾病。

改善睡眠時搔癢問題,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 保持適宜的環境溫度和濕度: 避免房間過熱或過冷,保持適當的濕度,例如使用加濕器。

  2. 使用適合自身肌膚的保濕產品: 選擇質地輕薄、不油膩的保濕產品,睡前使用,以維持皮膚水分平衡。

  3. 規律作息,充足睡眠: 良好的睡眠習慣能調節生理機能,也能間接緩解皮膚乾燥。

  4. 避免搔抓: 搔抓只會惡化情況,更可能造成皮膚感染。

  5. 尋求專業協助: 持續性的搔癢,建議諮詢皮膚科醫生。

夜間搔癢,雖然看似小事,但對睡眠品質的影響卻不容小覷。了解夜間搔癢的生理機制,並採取適當的預防措施,才能有效改善,享受安穩的睡眠。 切記,本文僅提供資訊,並非醫療建議,如有疑慮,請諮詢專業醫療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