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呼吸中止症要開刀嗎?

0 瀏覽次數

睡眠呼吸中止症嚴重者,可能需仰賴手術治療,例如上顎下顎手術或微創手術等,改善呼吸道阻塞問題。 藥物僅能舒緩症狀,並非根本解決之道。

提供建議 0 喜歡次數

睡眠呼吸中止症要開刀嗎?一把鑰匙開一把鎖的精準治療

打鼾聲震耳欲聾,伴隨著呼吸暫停,睡醒後頭昏腦脹、白天嗜睡疲倦不堪……這些,可能是睡眠呼吸中止症(OSA)的警訊。許多人聽到「睡眠呼吸中止症」就感到恐懼,尤其聽到「手術」兩個字,更是猶豫不決。事實上,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治療並非一概而論,手術僅是其中一種選項,是否需要動刀,取決於病情的嚴重程度、病因以及個人的整體健康狀況。

文章開頭提到「藥物僅能舒緩症狀,並非根本解決之道」,這句話並非完全正確,更精準的說法是:藥物治療並非針對OSA的根本病因(呼吸道阻塞),而是針對其衍生症狀,例如高血壓、嗜睡等進行緩解。某些藥物可以改善睡眠品質,減少白天嗜睡的症狀,但無法解決呼吸道阻塞的核心問題。

那麼,什麼情況下需要考慮手術治療呢?

首先,必須經過完整的診斷評估。這包含了睡眠研究(例如多項生理訊號睡眠檢查,PSG),以確認OSA的嚴重程度以及阻塞的部位和原因。醫生會根據檢查結果,評估病人的BMI、年齡、其他共病等因素,綜合考量治療方案。

輕度至中度的OSA,通常可以透過非侵入性的方式治療,例如:

  • 持續氣道正壓呼吸器 (CPAP): 這目前是最普遍且有效的治療方法,透過持續的氣流壓力,將阻塞的呼吸道撐開,維持呼吸暢通。雖然CPAP機器需要長期使用,但效果顯著,且安全性高。
  • 口腔矯正器: 適用於輕中度OSA且因下顎後縮或舌頭後墜導致阻塞的患者,藉由調整下顎位置,維持呼吸道通暢。
  • 生活型態調整: 例如減重、戒菸、避免飲酒、側睡等,都能改善OSA的症狀。

然而,對於中重度OSA,或上述非侵入性治療效果不佳的患者,手術治療便成為一個重要的考量。手術治療方法種類繁多,大致可分為:

  • 上顎下顎手術 (Maxillomandibular Advancement, MMA): 針對骨骼結構異常導致的阻塞,例如上顎後縮或下顎過小,透過手術將上顎或下顎向前推進,擴大呼吸道空間。此手術較為侵入性,恢復期較長,但效果持久。
  • 懸雍垂顎咽成形術 (Uvulopalatopharyngoplasty, UPPP): 移除部分懸雍垂、軟顎及咽部組織,減少阻塞的軟組織,適用於軟組織肥大導致阻塞的患者。手術較為簡便,恢復期較短,但效果可能不如MMA持久。
  • 微創手術: 例如無線電射頻手術,利用無線電波能量減少阻塞的軟組織體積。此手術創傷較小,恢復期快,但效果可能不如傳統手術明顯。

選擇哪種手術方式,需要根據病人的個別情況,由專業的耳鼻喉科醫師或睡眠專科醫師評估後決定。手術並非萬能,也存在一定的風險,術前必須充分了解手術的利弊,並與醫師充分溝通。

總而言之,「睡眠呼吸中止症要開刀嗎?」這沒有標準答案。關鍵在於精準診斷、個人化評估,以及醫師與病患之間的良好溝通合作,才能找到最適合的治療方案,重拾一夜好眠,擁有健康的生活品質。切勿自行判斷,應尋求專業醫療協助,才能避免延誤治療,影響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