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病變有哪些症狀?

4 瀏覽次數

周邊神經病變可能造成皮膚顏色異常、排汗異常,並伴隨自主神經系統症狀,例如:口乾眼乾、腸胃不適、排尿困難,甚至姿態性低血壓,站立時易頭暈昏厥。

提供建議 0 喜歡次數

隱藏的警訊:探討周邊神經病變的蛛絲馬跡

周邊神經病變,如同一個潛伏的竊賊,悄悄地侵蝕著我們的感官與自主神經系統,其症狀往往隱晦而多樣,容易被忽略或誤判。 不像骨折或發燒那樣帶來直接且劇烈的疼痛,周邊神經病變的警訊往往以細微的變化呈現,需要我們提高警覺,細心觀察。

本文將深入探討周邊神經病變可能出現的症狀,希望能幫助您及早發現,並尋求專業醫療協助。 別讓這個「隱形殺手」悄然奪走您的生活品質。

最常見的症狀,莫過於感覺異常。 這不僅僅是單純的麻痺或刺痛,更可能包含:

  • 麻木感: 如同戴了手套或穿了襪子般,感覺遲鈍,對觸碰、溫度或疼痛的感知力下降。這麻木感可能出現在手腳,也可能蔓延至軀幹。
  • 刺痛感: 猶如針刺般銳利的疼痛,時有時無,讓人難以忍受。這種疼痛可能集中在特定區域,也可能範圍廣泛。
  • 灼熱感: 皮膚感覺像是被火燒灼般,持續炙熱難耐。
  • 觸覺過敏: 輕微的觸碰都會感到劇烈不適,甚至疼痛。

除了感覺異常,周邊神經病變也可能影響運動功能

  • 肌肉無力或萎縮: 肌肉力量減弱,導致手腳動作不協調,甚至無法完成精細動作,例如扣鈕扣或寫字。長期下來,肌肉可能萎縮,造成肢體變形。
  • 反射異常: 深部肌腱反射減弱或消失。
  • 步態改變: 行走困難,步態不穩,容易跌倒。

值得注意的是,周邊神經病變也常伴隨自主神經系統的症狀,這部分更加隱蔽,容易被忽略:

  • 皮膚顏色異常: 皮膚可能呈現蒼白、發紅或發紫,尤其在手腳部位。
  • 排汗異常: 局部多汗或少汗,甚至完全無汗。
  • 口乾眼乾: 唾液分泌減少,眼睛乾燥,造成不適。
  • 腸胃不適: 便秘、腹瀉或消化不良等問題。
  • 排尿困難: 尿頻、尿急或排尿不完全。
  • 姿態性低血壓: 從坐姿或臥姿突然站立時,血壓驟降,導致頭暈、昏厥,甚至跌倒。

上述僅為周邊神經病變可能出現的部分症狀,實際情況會因病因、病程及個人體質而有所差異。 如果您出現上述任何症狀,尤其當症狀持續存在或逐漸加重時,務必盡速就醫,尋求神經科醫師的專業診斷與治療。 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才能有效控制病情,避免造成不可逆的傷害,守護您的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