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胃炎一定要禁食嗎?

7 瀏覽次數

腸胃炎發作,別急著禁食!觀察6-12小時,症狀緩解即可少量進食流質食物補充水分。但若症狀持續惡化、高燒不退或劇烈腹痛,務必立即就醫,切勿延誤治療。

提供建議 0 喜歡次數

腸胃炎了,肚子好痛!一定要禁食嗎?

台灣的美食琳瑯滿目,從夜市的香雞排到巷口的牛肉麵,讓人忍不住大快朵頤。然而,享受美食的同時,也潛藏著腸胃炎的風險。一旦腸胃炎發作,腹痛、嘔吐、腹瀉等症狀接踵而至,讓人痛苦不堪。這時,許多人第一個反應就是「禁食」,認為讓腸胃休息才能更快恢復。但,腸胃炎真的都需要禁食嗎?其實不然,禁食的觀念需要更新一下了。

過去,人們認為腸胃炎需要禁食,是為了讓發炎的腸胃獲得休息,避免 further irritation。但近年來的研究顯示,完全禁食反而可能延緩腸胃道的復原。適度進食,特別是補充水分和電解質,對於身體的康復至關重要。

當腸胃炎發作時,比起完全禁食,更建議觀察自身的狀況。在最初的 6-12 小時內,可以先暫停進食固體食物,密切觀察症狀的變化。如果症狀逐漸緩解,例如嘔吐和腹瀉的頻率減少,就可以開始嘗試少量進食清淡的流質食物,例如清粥、米湯、白吐司、運動飲料等。這些食物容易消化吸收,可以補充身體流失的水分和電解質,並提供少量能量,幫助身體恢復。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流質食物的攝取也要循序漸進。一開始可以少量多次地進食,例如每隔 1-2 小時進食少量,觀察身體的反應。如果沒有出現不適,再逐漸增加進食量和種類。

然而,並非所有腸胃炎的情況都適合自行緩慢進食。如果出現以下症狀,則必須立即就醫,切勿延誤治療:

  • 持續高燒不退:體溫超過 38.5 度且持續不退,可能是細菌感染或其他嚴重疾病的徵兆。
  • 劇烈腹痛:腹痛程度加劇,甚至難以忍受,可能暗示著腸穿孔或其他併發症。
  • 頻繁嘔吐或腹瀉:無法正常進食或飲水,導致嚴重脫水和電解質失衡。
  • 血便或黑便:糞便中帶有鮮血或呈現黑色柏油狀,可能是腸道出血的徵兆。
  • 意識不清或精神狀況改變:出現嗜睡、 confusion 等症狀,可能是脫水嚴重或其他併發症所致。

總而言之,腸胃炎的飲食原則並非一概而論的「禁食」,而是根據個人情況和症狀的嚴重程度來調整。觀察自身狀況,適時補充水分和電解質,才是幫助身體恢復的關鍵。切記,若出現嚴重症狀,務必立即就醫,尋求專業醫師的診斷和治療,以免延誤病情,造成更嚴重的後果。 別忘了,健康的身體才是享受美食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