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後肌肉痠痛是好的嗎?

9 瀏覽次數

運動後肌肉微酸是正常修復反應,但劇烈疼痛恐是肌肉拉傷。別將所有痠痛都歸咎於乳酸,仔細辨別痠痛位置與程度,才能有效舒緩並避免運動傷害。

提供建議 0 喜歡次數

運動後肌肉痠痛,是健身的勳章,還是警訊的號角?許多人抱持著「痠痛代表有練到」的迷思,但事實上,運動後的肌肉感受並非單一指標,輕微的痠痛與劇烈的疼痛,其背後成因和處理方式大相逕庭。

運動後出現的肌肉痠痛,通常在運動結束後的24-72小時內達到高峰,這被稱為「延遲性肌肉痠痛」(Delayed Onset Muscle Soreness, DOMS)。這種痠痛感通常是輕微到中等程度,伴隨著肌肉僵硬和觸痛,但並非刺痛或劇烈疼痛。DOMS是肌肉纖維微小撕裂和修復的自然反應,是身體適應訓練的過程,因此,輕微的肌肉痠痛的確可以視為一種正面的訊號,表示肌肉得到了有效的刺激。 這就像植物在經過一場雨水滋潤後,雖然略顯疲態,卻也蓄勢待發,準備迎接更蓬勃的生長。

然而,我們必須謹慎區分DOMS與其他类型的肌肉不適。如果運動後出現劇烈疼痛、腫脹、活動受限,甚至觸摸時就感到劇烈疼痛,那麼就可能不是單純的DOMS,而是肌肉拉傷、肌腱炎等更嚴重的運動傷害。 這時,輕忽其症狀可能導致更嚴重的後續問題,例如慢性疼痛或功能受限。 例如,劇烈的腿部疼痛伴隨腫脹,很可能代表著腿部肌肉嚴重拉傷,需要立即就醫診斷和治療,而非自行在家按摩舒緩。

此外,坊間流傳的「乳酸堆積造成肌肉痠痛」的說法並非完全正確。雖然高強度運動會導致乳酸產生,但乳酸的代謝速度很快,並不會長時間停留在肌肉組織中造成痠痛。真正的元兇,更可能是肌肉纖維的微小撕裂、發炎反應以及肌肉收縮時產生的微小損傷。

因此,如何區分正常的肌肉痠痛與運動傷害,就顯得格外重要。建議您仔細觀察痠痛的位置、程度、持續時間以及伴隨症狀,例如腫脹、發紅、活動受限等等。如果痠痛劇烈且持續時間長,或是伴隨其他不適症狀,就應該立即停止運動並尋求專業人士的協助,例如物理治療師或醫生。

總而言之,運動後輕微的肌肉痠痛是肌肉修復的正常反應,但劇烈的疼痛則需要提高警覺。 別將所有痠痛都歸咎於乳酸,而是要學習辨識身體發出的訊號,才能有效地提升運動表現,並避免運動傷害,享受運動帶來的樂趣與健康。 唯有正確的理解與應對,才能讓運動成為提升身心健康,而非帶來負擔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