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部超音波多久做一次?

5 瀏覽次數

針對中風高風險族群,像是50歲以上、更年期後女性、三高患者或抽菸者,建議每年定期進行頸動脈超音波檢查。若曾有中風病史,更應每半年追蹤一次,及早發現問題,預防再次中風的發生。

提供建議 0 喜歡次數

頸部超音波,如同守護血管健康的「千里眼」,能及早發現潛藏的危機,尤其針對頸動脈狹窄,更是預防中風的利器。那麼,頸部超音波究竟多久做一次才合適呢?這其實沒有標準答案,得依個人風險高低而定,如同量身訂製的健康管理方案。

一般來說,對於沒有明顯危險因子,例如年輕、無三高、不抽菸、家族史無中風紀錄的健康族群,並不需要頻繁進行頸動脈超音波檢查。可以將其納入一般的健康檢查項目中,例如每隔幾年檢查一次,或是當出現相關症狀,例如頭暈、視力模糊、單側肢體無力等,再由醫師評估是否需要進行。

然而,對於中風高風險族群,頸動脈超音波的重要性便大幅提升。這些高風險族群包含:年過五十、已停經的女性、患有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的三高患者,以及長期抽菸者。由於這些族群血管硬化、斑塊堆積的風險較高,建議每年定期接受頸動脈超音波檢查,如同定期為血管做「體檢」,及早發現頸動脈狹窄,並採取相應的預防措施,例如藥物治療、生活習慣調整等,將中風的風險降至最低。

而對於曾經發生過中風的患者來說,更需要提高警覺,積極追蹤。由於中風復發的機率相對較高,建議每半年進行一次頸動脈超音波檢查,密切監控血管狀況。透過密集的追蹤,能更精準地掌握病情變化,調整治療方案,有效預防再次中風的發生,守護生活品質。

除了上述族群,若出現頸部疼痛、腫脹、搏動性腫塊等異常情況,也應及時就醫,由醫師判斷是否需要安排頸部超音波檢查,以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

總而言之,頸部超音波檢查的頻率需根據個人情況而定。建議與醫師討論,評估自身風險,制定最適合的檢查計劃,才能真正達到早期發現、早期預防,守護血管健康,遠離中風威脅。 切勿自行判斷,延誤就醫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