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斑部裂孔要馬上開刀嗎?
黃斑部裂孔:手術與否,謹慎評估
黃斑部是視網膜中心最敏感的區域,負責我們視力的精細部分,例如閱讀和辨識人臉。當黃斑部出現裂孔,就像相機底片破損,影像自然會模糊扭曲。許多人一聽到「裂孔」二字,便驚恐萬分,急著尋求手術治療。然而,黃斑部裂孔是否需要立即開刀,並非一概而論,需要醫師根據裂孔的期數、視力影響程度、病患年齡及整體健康狀況等因素綜合評估。
黃斑部裂孔的形成,通常與玻璃體的變化有關。隨著年齡增長,玻璃體會逐漸液化、萎縮,甚至與視網膜分離。有時,玻璃體會異常牽拉黃斑部,造成黃斑部出現裂孔。根據裂孔的大小和牽引程度,大致可分為四期:
-
第一期(早期黃斑部病變):黃斑部出現小範圍的囊樣變化,視力可能輕微下降,甚至沒有明顯症狀。此階段的裂孔 often 能自行癒合,只需定期追蹤觀察,通常不需手術介入。
-
第二期(全層黃斑部裂孔,小於400微米):黃斑部已出現全層裂孔,但裂孔大小較小。此時視力會明顯下降,出現影像扭曲、中心暗點等症狀。雖然部分患者仍有自行癒合的可能,但機率較低,醫師通常會建議手術治療,以提高視力恢復的機會。
-
第三期(全層黃斑部裂孔,大於400微米):裂孔範圍擴大,視力損失更為嚴重。此時手術介入是必要的,以盡快封閉裂孔,防止視力進一步惡化。
-
第四期(全層黃斑部裂孔合併視網膜剝離):這是最嚴重的階段,裂孔已造成視網膜剝離,若不及時手術,可能導致永久性失明。
除了裂孔期數,視力影響也是決定是否手術的重要依據。即使是早期裂孔,若已造成明顯的視力困擾,影響日常生活,也可能需要考慮手術。反之,若裂孔較小,視力影響輕微,且患者年事已高或有其他疾病,手術風險較高,則可以選擇觀察,並配合藥物治療。
黃斑部裂孔手術的目的是移除異常牽拉的玻璃體,並填補裂孔,讓視網膜重新貼合。手術方式主要為「微創玻璃體切除術」,透過微小的切口,將玻璃體移除,再注入特殊的氣體或矽油,以頂住視網膜,促進裂孔癒合。術後需要保持特定頭部姿勢,以利氣體或矽油發揮作用。
總而言之,黃斑部裂孔的治療並非千篇一律,需要根據 individual 狀況,由專業眼科醫師進行評估,制定最合適的治療方案。切勿聽信偏方或自行延誤治療,以免錯失最佳治療時機,造成不可挽回的視力損害。 建議定期接受眼科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才能守護珍貴的視力。
#眼睛健康#馬上開刀#黃斑部問題對答案提出建議:
感謝您提供的建議!您的反饋對我們改進答案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