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歲可以住外面嗎?

6 瀏覽次數

15歲想獨立居住,法律上允許。若父母反對,可依民法第1127、1128條向法院申請,爭取搬離權益。

提供建議 0 喜歡次數

15歲,想展開自己的天空?關於獨立居住,你需要知道的幾件事

15歲,正值青春年少,渴望自由與獨立的心情也隨之萌芽。也許是與家人相處不睦,也許是嚮往更自由的生活,你開始思考:我可以搬出去住嗎?

在台灣,年滿20歲才算成年,在法律上擁有完全的行為能力。這代表15歲的你還未成年,在法律上需要父母的監護,包括居住權的決定。單純以「想獨立」為由,在沒有父母同意的情況下搬出去住,在法律上是站不住腳的。

那麼,15歲就註定無法擁有自己的空間嗎?也不盡然。

如果父母強烈反對你搬出去,你可以依據以下兩種情況,尋求法律途徑來爭取你的權益:

  1. 父母對你有不當對待或疏於照顧:
    根據《民法》第1127條,父母對於未成年子女應負保護教養之義務。如果你能證明父母對你施以身體或精神上的虐待、忽視你的生活需求,或是有其他危害你身心發展的行為,你可以向法院聲請改由其他親屬或社福機構監護,進而爭取搬離原生家庭的機會。
  2. 父母不同意但有其他正當理由:
    《民法》第1128條規定,父母對於未成年子女之權利義務行使或負擔,不符合子女之利益時,法院得依請求酌定或改定之。
    舉例來說,如果因為居住空間過於狹小、就學通勤時間過長等因素,嚴重影響你的生活品質和學習狀況,你可以蒐集相關證據,向法院提出請求,爭取搬遷至更適合環境的權利。

然而,訴諸法律途徑是最後的手段,需要謹慎考慮。在採取行動之前,你需要做好充分的準備:

  • 蒐集證據:詳細記錄父母不當對待或居住環境惡劣的證據,例如照片、影片、醫療記錄、社工訪視記錄等,以支持你的主張。
  • 尋求協助:向學校輔導老師、社工、或其他專業人士諮詢,尋求協助和建議。他們可以提供法律諮詢、心理支持、以及協助你與父母溝通。
  • 理性溝通:嘗試與父母開誠布公地溝通,表達你的想法和感受。試著理解他們的擔憂,並共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獨立生活並非易事,15歲的你需要面對更多挑戰。在追求自由的同時,也要審慎評估自身能力,做好完善的規劃和準備,才能讓獨立之路走得更穩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