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廠可以請幾個外勞?

11 瀏覽次數

台灣工廠聘僱外勞人數有限制,非傳統產業最高可聘僱國內勞工的10%,傳統產業則可聘僱15%。

提供建議 0 喜歡次數

台灣工廠聘僱外勞人數:有限制,但如何精準計算?

台灣產業高度仰賴外籍勞工,尤其在勞力密集的產業中,外勞更是不可或缺的支柱。然而,工廠究竟能聘僱多少外勞,並非無限量,而是受到政府嚴格規範。許多廠商對於相關法規並不完全了解,導致在聘僱外勞的過程中,可能面臨違規風險或人力配置上的困擾。

普遍的認知是,台灣工廠聘僱外勞人數有限制,非傳統產業最高可聘僱國內勞工的10%,傳統產業則可聘僱15%。這句話看似簡單明瞭,卻暗藏著許多細節,需要進一步釐清才能準確運用。

首先,「國內勞工」的定義至關重要。這指的是依法在台灣領有工作許可並實際投入工作的本國籍員工,不包含兼職人員、派遣人員或短期工讀生。換句話說,計算比例時,必須以公司內核心的、全職的本國籍員工為基礎。

其次,「傳統產業」與「非傳統產業」的區分,也並非一概而論。勞動部針對不同產業類別有明確的定義,廠商必須參考相關公告才能正確判斷自身所屬產業類別。例如,某些產業可能因技術升級或產品轉型,其產業分類可能隨著時間而有所調整,這就需要廠商持續關注相關政策變動。

此外,即使符合比例限制,聘僱外勞也並非只是簡單地「申請人數」即可。申請流程繁複,需要準備齊全的申請文件,並通過勞動部的審核。審核過程中,政府機關會評估廠商是否符合相關法規,例如是否有完善的勞動條件、是否確實缺乏國內勞工等等。

更重要的是,10%或15%的比例限制,並非絕對值,而是一個上限。實際上,工廠能否聘僱到該比例的外勞,仍然受到許多因素影響,例如產業景氣、勞動力市場供需狀況、以及政府的政策調整等等。有些工廠即使符合比例限制,也可能因為申請文件不齊全或其他原因而無法順利聘僱到足夠的外勞。

因此,單純以「非傳統產業10%、傳統產業15%」來理解台灣工廠聘僱外勞的限制,是不夠全面的。廠商應積極了解相關法規細節,並諮詢專業人士,才能在合法合規的前提下,有效運用外籍勞工,提升生產效率,維持企業永續發展。 切勿單純依靠網路上的簡短資訊,以免造成違法風險,甚至影響企業營運。 唯有深入了解法規,並配合政府政策,才能在台灣的產業環境中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