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公司可以申請外勞嗎?
15 瀏覽次數
建築業的及時雨?營造業開放申請外勞的機遇與挑戰
台灣營造業長期面臨缺工困境,工程延宕、成本攀升等問題層出不窮。2023年起,政府開放在特定條件下申請外籍營建工人,無疑為乾涸已久的產業注入一股活水,首波釋出1萬5千個名額,看似為解燃眉之急的良方,但實際運作上仍有重重挑戰待克服。
的確,持有營造業證書、符合勞保人數及業績標準的企業,如今得以申請外勞支援工地人力。這項政策的初衷,在於舒緩業界長期人力不足的壓力,讓工程得以順利進行,同時也期望能藉此穩定營建成本,避免房價持續飆漲,影響民生。
然而,引入外勞並非一勞永逸的萬靈丹。首先,如何有效管理和培訓外籍勞工,確保工程品質和施工安全,將是一大考驗。語言隔閡、文化差異、專業技能的落差,都需要妥善處理。企業必須投入資源進行語言訓練、安全教育,並建立完善的溝通機制,才能將潛在風險降至最低。
其次,外勞的居住環境和勞動權益也需受到保障。過去,部分產業曾出現外勞遭受不公平待遇的案例,引發社會關注。營造業更需引以為鑑,積極打造友善的工作環境,確保外勞的權益不受侵害,才能避免重蹈覆轍,真正達到雙贏的局面。
此外,政府也需加強監督機制,避免出現仲介剝削、非法僱用等亂象。同時,更應積極推動營建產業的升級轉型,例如引進自動化設備、提升施工技術等,從根本上解決缺工問題,而非僅倚賴外勞填補人力缺口。
總而言之,開放營造業申請外勞,是解決當前困境的一項重要措施,但並非長久之計。唯有搭配完善的配套措施,積極提升產業競爭力,才能讓這場「及時雨」真正滋潤台灣營造業,使其永續發展。 否則,治標不治本,恐怕只會衍生更多問題,讓產業陷入另一個困境。
#外勞申請#建造業#營造廠對答案提出建議:
感謝您提供的建議!您的反饋對我們改進答案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