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戶籍國民 居留證可以工作嗎?

5 瀏覽次數

依親居留的無戶籍國民,與外籍配偶、陸港澳居民不同,現行法規卻未允許其工作。此種差別待遇,造成無戶籍國民就業上的困境,亟需政策調整。

提供建議 0 喜歡次數

無戶籍國民依親居留,工作權的隱形藩籬

台灣社會的多元性日益提升,來自世界各地的居民在此落地生根,編織出豐富的生命樣貌。然而,在眾多移居台灣的族群中,無戶籍國民的處境卻顯得格外特殊與脆弱。他們依親居留,卻面臨著工作權受限的困境,這道隱形的藩籬,不僅限制了他們的經濟獨立,更阻礙了他們在台灣社會的全面融入。

與外籍配偶或陸港澳居民持有居留證後即可工作相比,依親居留的無戶籍國民卻未能享有相同的權利。現行法規並未明文允許他們工作,這項差別待遇,其原因並非源於國家安全或社會秩序的考量,而是法規設計上的疏漏與缺乏整體考量,導致這群人陷入了經濟上的困境。

想像一位來自東南亞的無戶籍國民,依親來到台灣照顧年邁的父母,卻因為無法工作而只能仰賴家人接濟。這不僅加重了家人的經濟負擔,更讓這位無戶籍國民喪失了參與社會、貢獻所長、提升自我價值的機會。他們被迫過著缺乏經濟自主、社會參與受限的生活,長此以往,將不利於其身心健康及社會融合。

更值得深思的是,此一法規的盲點,不僅造成個人層面的困境,也損及台灣社會整體的利益。許多無戶籍國民擁有專業技能或勞動能力,若能合法工作,將能為台灣的經濟發展注入活力,並填補勞動力缺口。他們積極參與社會生產的意願,卻被現行法規無情阻擋,實屬可惜。

因此,針對無戶籍國民依親居留的工作權限制,政府部門應積極檢討相關法規,並考慮修法,允許符合特定條件的無戶籍國民依法工作。此舉不僅能解決無戶籍國民的經濟困境,提升他們的社會參與度,更能有效利用人力資源,促進台灣社會的繁榮與和諧。這項政策的調整,不只是給予無戶籍國民一個公平的機會,更是展現台灣作為一個多元包容社會的決心與作為。

唯有打破這道隱形的藩籬,讓每一個在台灣生活的居民都能享有平等的機會,才能真正建構一個公平、公義、共享的社會。 這不僅是對無戶籍國民的尊重,更是對台灣社會整體發展的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