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可以看到多久以前的就醫紀錄?

4 瀏覽次數

病歷保存至少七年,逾期可能查不到。部分醫療院所保存期限更長,可洽詢確認。

提供建議 0 喜歡次數

揭開醫療時間膠囊:你的就醫紀錄能保存多久?

「醫生您好,我幾年前好像有在貴院看過病,但忘記確切時間和診斷結果了…」 這樣的開場白,在診間並不罕見。 就醫紀錄就像個人的醫療時間膠囊,記載著我們的身體密碼,對於醫生診斷病情、規劃治療方案至關重要。然而,這些珍貴的紀錄究竟能保存多久呢?

根據台灣《醫療法》規定,醫療機構必須保存病歷至少七年。這七年並非從你看診日算起,而是從最後一次就診日期開始計算。舉例來說,如果您在2020年1月、2021年5月和2022年12月都曾在同一家醫院就診,那麼您的病歷保存期限至少到2029年12月。

七年,乍聽之下似乎不算短,但人生漫漫,有些疾病的發展週期很長,七年前的紀錄或許正是解開當下病症之謎的關鍵。 試想,一位患者長期受到不明原因的疼痛困擾,輾轉求醫多年未果,偶然想起七年前曾在某家醫院做過相關檢查,如果能調閱到當時的紀錄,或許就能找到病因,縮短診斷時間,避免不必要的檢查和治療。

然而,七年也只是一道最低門檻。實際上,許多醫療院所,尤其是大型教學醫院或醫學中心,為了教學、研究或其他目的,會將病歷保存更長的時間,有些甚至長達數十年。 這也意味著,即使超過法定的七年保存期限,您仍然有機會在原就診醫院查詢到更早期的就醫紀錄。

如果您需要查詢超過七年的舊病歷,建議您直接聯繫原就診醫院的醫療紀錄室或相關部門。 您可以透過電話、電子郵件或親自前往詢問,並提供盡可能詳細的資訊,例如就診科別、醫師姓名、大概的就診時間等等,以便院方更快速地幫您查找。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部分醫療院所保存病歷的時間超過七年,但並非所有紀錄都以相同的形式保存。 例如,早期的紙本病歷可能會因為保存空間的限制而被微縮或數位化,影像資料也可能因為技術更新而需要轉換格式。 因此,即使院方保存了您的舊病歷,也可能需要一些時間才能調閱出來。

此外,隨著電子病歷的普及,跨院查詢就醫紀錄也變得更加便利。 透過「全民健康保險醫療資訊網路交換中心」的平台,醫療機構可以線上查詢病患在其他合作院所的就醫摘要,例如用藥、檢查、診斷等資訊,有助於醫生更全面地掌握病患的健康狀況。 然而,並非所有醫療院所都已加入此平台,且交換的資訊也有一定的範圍限制,因此仍需以實際查詢結果為準。

總而言之,就醫紀錄的保存期限並非一成不變,七年只是一個基本保障。 如果您需要查詢早期的就醫資料,建議您主動聯繫原就診醫院,並提供詳細的資訊,以提高查詢的成功率。 妥善保存自身的健康資訊,才能在需要的時候派上用場,為您的健康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