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完肌肉為什麼酸痛?

5 瀏覽次數

運動完肌肉酸痛,是因為肌肉纖維微撕裂,造成發炎反應。透過輕度有氧運動、伸展和按摩,促進血液循環,幫助肌肉修復,就能有效舒緩酸痛感。

提供建議 0 喜歡次數

運動後的肌肉酸痛,常讓人又愛又恨,愛的是它代表著訓練有所成效,恨的是它帶來的不適感。但肌肉酸痛的成因,其實比「肌肉纖維微撕裂」的說法更為複雜,讓我們深入了解一下吧。

傳統上,延遲性肌肉痠痛(DOMS,Delayed-onset muscle soreness)被歸因於乳酸堆積。然而,乳酸在運動後數小時內就會被代謝掉,無法解釋為何酸痛感會在運動後24-72小時達到高峰。目前較為接受的理論,認為DOMS主要與肌肉纖維的微損傷、發炎反應以及肌肉痙攣有關。

高強度或非習慣的運動,特別是離心收縮(例如:下坡跑步、放下重物)容易造成肌肉纖維的微損傷。這些微損傷會觸發身體的發炎反應,釋放發炎介質,例如:組織胺、前列腺素和細胞激素等。這些物質會刺激痛覺受器,讓我們感受到酸痛。同時,肌肉損傷也會導致肌肉細胞內鈣離子平衡失調,進而引發肌肉痙攣,加劇酸痛感。

除了肌肉纖維微損傷和發炎反應外,肌肉中的結締組織,例如肌筋膜,也可能在劇烈運動中受到拉扯或損傷,進而引發疼痛。

那麼,如何舒緩運動後的肌肉酸痛呢?輕度的有氧運動,例如散步、游泳,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加速代謝廢物排出,並提供肌肉修復所需的養分。伸展運動則有助於放鬆緊繃的肌肉,減輕痙攣和疼痛。按摩也能促進血液循環,放鬆肌肉,並減輕發炎反應。

此外,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飲食以及適度的熱敷或冷敷,都有助於肌肉修復和減輕酸痛。值得一提的是,服用止痛藥雖然能暫時緩解疼痛,但可能會掩蓋身體發出的警訊,延緩復原。

總而言之,運動後肌肉酸痛是一個複雜的生理過程,涉及肌肉纖維微損傷、發炎反應、肌肉痙攣以及結締組織損傷等多重因素。透過適當的休息、恢復策略,例如輕度有氧、伸展、按摩、均衡飲食和充足睡眠,可以有效舒緩酸痛,讓身體更快恢復,迎接下一次的挑戰。 切勿操之過急,循序漸進地增加運動量,才是避免肌肉酸痛,享受運動樂趣的長久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