飢餓先消耗什麼?

2 瀏覽次數

身體飢餓時,首先消耗的儲備為肝醣。在肝醣耗盡的情況下,脂肪細胞會逐漸分解三酸甘油脂成酮體供應能量,最後才會動用肌肉中的蛋白質。

提供建議 0 喜歡次數

飢餓的開端:身體如何逐步拆解自身

當我們感受到那股熟悉的飢餓感,胃部開始咕嚕作響,這其實是身體發出的警訊,提醒我們需要補充能量了。但飢餓的背後,隱藏著一套複雜的代謝機制,身體會精打細算地利用儲備,以維持基本的運作。那麼,當我們飢餓時,身體究竟會按照怎樣的順序來消耗儲備呢?答案並非一股腦地把所有東西都燒光,而是有一套優先順序。

首先被動用的是肝醣。肝醣是身體儲存葡萄糖的主要形式,主要儲存在肝臟和肌肉中。肝臟的肝醣就像一個能量倉庫,負責維持血糖的穩定,而肌肉的肝醣則主要供肌肉自身運動使用。當血糖下降時,肝臟會將肝醣分解成葡萄糖,釋放到血液中,以維持血糖的穩定,並為大腦和其他組織提供能量。因此,在飢餓初期,身體會優先分解肝臟和肌肉中的肝醣,以應對能量需求。這個過程快速且有效,但肝醣的儲量有限,通常只能維持數小時到一天左右。

當肝醣的儲備逐漸耗盡,身體便會轉向脂肪。脂肪,以三酸甘油脂的形式儲存在脂肪細胞中,是身體最大的能量儲備。在肝醣耗盡後,身體會啟動脂肪分解的過程,將三酸甘油脂分解成游離脂肪酸和甘油。游離脂肪酸會被運送到各個組織,作為能量來源燃燒。同時,肝臟也會將部分游離脂肪酸轉化為酮體。酮體是一種替代性的能量來源,尤其對於大腦而言,在葡萄糖供應不足的情況下,酮體可以作為主要的燃料。這個過程相對肝醣分解慢,但脂肪的儲量遠遠超過肝醣,因此可以維持更長的時間。

最後,也是最不理想的情況,身體才會動用肌肉中的蛋白質。蛋白質是構成身體組織的重要成分,也是維持生命活動的基石。在長期飢餓或極度缺乏能量的情況下,身體為了維持基本的生存,會開始分解肌肉中的蛋白質,將其轉化為葡萄糖,以提供能量。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警訊,因為肌肉的流失會導致身體虛弱、免疫力下降等問題。

因此,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身體在飢餓時並非毫無章法地消耗儲備,而是有一套精密的優先順序:肝醣 → 脂肪 (酮體) → 肌肉中的蛋白質。了解這個順序,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身體的需求,並採取更健康的飲食和生活方式,避免長期處於飢餓狀態,造成不必要的肌肉流失和健康損害。

總之,飢餓不僅僅是一種感覺,更是一個複雜的生理過程。透過了解身體在飢餓時的能量利用機制,我們可以更好地照顧自己,維持健康的體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