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波仔一定要放支架嗎?

13 瀏覽次數

通波仔手術未必一定需要放支架,視乎病情而定。大多數醫療保險涵蓋支架植入手術費用,自願醫保更將其列為「大型手術」。 實際情況需諮詢醫生判斷。

提供建議 0 喜歡次數

通波仔手術:支架,必要之惡?

「通波仔」──冠狀動脈血管成形術,這個名詞對許多心血管疾病患者來說並不陌生。它像一把神奇的鑰匙,能開啟阻塞的血管,讓血液重新暢通,減輕心絞痛等症狀。然而,許多人對於通波仔手術有著一個共同的疑問:一定要放支架嗎?

答案並非絕對。通波仔手術本身指的是利用球囊導管擴張狹窄的冠狀動脈,恢復血流。而支架,則是在血管擴張後植入的一種金屬網狀物,作用如同鷹架般,用以支撐血管壁,防止血管再次狹窄或閉塞。

換句話說,通波仔是「開路」,支架是「鞏固」。雖然兩者常伴隨進行,但並非所有情況都必須放置支架。

決定是否放置支架,醫生會綜合考量多項因素,例如:

  • 血管狹窄的程度:輕微狹窄的血管,單純以球囊擴張即可;而嚴重狹窄或血管壁脆弱的情況,則建議放置支架以維持血管暢通。
  • 血管阻塞的位置:位於血管分岔處或彎曲處的阻塞,放置支架能更有效地防止再次狹窄。
  • 病人的整體健康狀況:例如年齡、其他疾病等,都會影響醫生對於治療方案的選擇。
  • 血管鈣化的程度:鈣化嚴重可能會增加支架置放的困難度,甚至影響效果,醫師會評估是否適合。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支架能有效降低血管再次狹窄的機率,但也並非一勞永逸。患者術後仍需持續服用抗血小板藥物,並定期回診追蹤,以確保支架的暢通和預防併發症。

關於醫療保險的理賠方面,大多數醫療保險的確涵蓋支架植入手術費用,而自願醫保更明確將其列為「大型手術」,但實際理賠金額仍需依 individual 保單條款而定。 切勿將保險理賠作為決定是否放置支架的考量因素,畢竟健康才是最重要的資產。

總而言之,通波仔手術是否需要放置支架,必須由專業醫生根據 individual 病情進行評估。患者應與醫生充分溝通,了解自身狀況和不同治療方案的利弊,才能做出最合適的選擇。切勿道聽途說或自行判斷,以免延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