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米是精緻澱粉?

2 瀏覽次數

白米屬於精製澱粉,因為在加工過程中去除了麩皮和胚芽,雖然口感更佳,但也損失了大部分的膳食纖維和多種營養素。因此,白飯的營養價值相較於糙米等全穀類較低。

提供建議 0 喜歡次數

米飯,是許多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主食,但你是否曾思考過,為什麼我們日常食用的白米被歸類為「精緻澱粉」?這不僅關乎口感,更與營養價值息息相關。

白米之所以被稱為精緻澱粉,關鍵在於其精緻的加工過程。一顆稻穀,從稻穗採收後,其結構大致可分為三層:最外層是富含膳食纖維的麩皮,具有保護稻穀內部結構的功能,也蘊藏著豐富的礦物質;中間是胚芽,含有維生素、礦物質和抗氧化物,是稻穀的「生命之源」,負責發芽生長;最內層則是胚乳,主要成分是澱粉,提供植物能量。

在白米的製作過程中,為了追求米粒光滑潔白、口感細膩,工廠會將稻穀的外層麩皮和胚芽去除,只留下胚乳部分。這看似提升了米飯的美味度,卻也同時剝奪了它大部分的營養價值。想像一下,將一顆完整的水果去皮去核,只留下果肉,雖然口感可能更佳,但其營養成分也必然大打折扣。白米便是如此,失去了麩皮和胚芽後,膳食纖維、維生素B群、維生素E、鎂、鐵、鋅等多種重要的營養素都大幅減少。

相較之下,糙米、胚芽米等全穀類米飯則保留了稻穀的完整結構,因此營養價值遠高於白米。這些營養素不僅能提供人體能量,更參與了多項生理機能,例如膳食纖維有助於腸胃蠕動、預防便秘;B群維生素參與能量代謝;鎂和鐵則參與骨骼健康和氧氣運輸。

因此,雖然白米口感細膩、易於烹調,但其「精緻」的加工過程使其營養價值大為降低。我們應該了解這種差異,在飲食選擇上,適度攝取糙米、胚芽米等全穀類,才能更均衡地攝取營養,維護身體健康。 別讓「精緻」的口感蒙蔽了對營養的追求,均衡飲食才是健康生活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