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除額免稅額 是什麼?
報稅季到來:搞懂免稅額與扣除額,聰明節稅不吃虧
每年五月報稅季,總是讓人一個頭兩個大。各種稅法名詞,例如「免稅額」、「扣除額」等等,更是讓人看得眼花撩亂。究竟這些名詞代表什麼意義?它們又如何幫助我們節稅呢?今天就讓我們用簡單明瞭的方式,一次搞懂免稅額與扣除額,讓你聰明報稅不吃虧!
免稅額:守護你基本生活所需的防護罩
免稅額就像是政府為了保障每個人的基本生活,所設立的一道防護罩。簡單來說,就是你一年收入中,有一部分可以完全不用繳稅。在台灣,每個人都有基本免稅額,讓你能保留一部分收入來應付基本生活開銷,減輕經濟負擔。
目前(假設以近期的報稅年度為例),每人擁有的基本免稅額是新台幣 92,000 元。更棒的是,如果納稅義務人、配偶或受扶養親屬年滿70歲且符合相關規定(例如:無所得、所得較低等),免稅額還會更高,可以再多扣一些,讓你節稅更有感。
扣除額:善用各項支出,減輕稅務負擔的利器
扣除額則像是一把把減稅的利器,你可以根據自己的家庭狀況、生活情況以及個人身份,選擇適用的扣除額,進一步降低應稅所得,達到節稅的目的。扣除額分為兩種:
-
一般扣除額: 主要分為標準扣除額和列舉扣除額兩種。
- 標準扣除額: 這是最簡單的選擇,不需提供任何證明文件,國稅局會直接依規定金額扣除。單身者有固定的標準扣除額,已婚者則可以選擇夫妻合併申報,扣除額也會相對提高。
- 列舉扣除額: 這是需要提供證明文件的扣除額,可以列舉的項目包括:
- 醫藥及生育費: 看病、住院、生產等等的費用,只要符合規定,都可以列舉扣除。
- 人身保險費: 為自己、配偶或直系親屬投保的人身保險,在一定額度內可以列舉扣除。
- 房屋貸款利息: 如果有自用住宅貸款,可以列舉扣除房屋貸款利息。
- 捐贈: 捐贈給符合規定的機構或團體,也可以列舉扣除。
- 災害損失: 因天災人禍造成的財物損失,也可以列舉扣除。
選擇標準扣除額或列舉扣除額,端看哪個對自己更有利。一般來說,如果列舉扣除的金額加總起來超過標準扣除額,選擇列舉扣除會更划算。
-
特別扣除額: 這類扣除額針對特定身份或特殊情況的納稅義務人。常見的特別扣除額包括:
- 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 如果你是上班族,可以扣除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
- 儲蓄投資特別扣除額: 針對儲蓄投資的利息收入,在一定額度內可以扣除。
- 身心障礙特別扣除額: 納稅義務人、配偶或受扶養親屬如果是身心障礙者,可以扣除身心障礙特別扣除額。
- 教育學費特別扣除額: 納稅義務人如果有子女就讀大專院校,可以扣除教育學費特別扣除額(但空中大學、專校等特殊情況不適用)。
- 幼兒學前特別扣除額: 針對有5歲以下幼兒的家庭,可以扣除幼兒學前特別扣除額。
結論:仔細研究,聰明規劃,節稅更有感!
免稅額和扣除額是報稅時的重要概念,了解這些概念,才能善用各種減稅管道,降低稅務負擔。報稅前,建議花時間仔細研究相關規定,了解自己可以適用哪些免稅額和扣除額。如果你對於報稅流程或相關規定有任何疑問,可以參考國稅局網站上的詳細說明,或尋求專業的稅務諮詢,確保自己的權益。
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你更清楚地了解免稅額和扣除額,讓你報稅時不再霧煞煞,聰明節稅,開心迎接新的一年!
#免稅額#扣除額#稅務對答案提出建議:
感謝您提供的建議!您的反饋對我們改進答案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