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會引起失智嗎?

0 瀏覽次數

中風可能增加失智風險,約三成中風患者會罹患中風後失智症。首次中風後一年內,失智症發生率為7.4%,復發性中風更高達41.3%。目前缺乏有效指標預測風險,難以提早控制與治療。

提供建議 0 喜歡次數

中風與失智:一場潛藏的腦部危機

中風,如同晴天霹靂,瞬間奪走部分身體機能,留下許多後遺症,令人聞之色變。然而,除了肢體癱瘓、言語障礙等常見後遺症外,中風還潛藏著另一項令人憂心的風險:失智。 許多人認為中風只是血管問題,與腦部退化疾病如阿茲海默症、血管性失智等毫不相關,但事實並非如此。中風與失智之間的關係,遠比我們想像中複雜且密切。

文中提及「約三成中風患者會罹患中風後失智症」,這個數據並非危言聳聽。它突顯了中風後腦部損傷的持續性影響,以及對認知功能的潛在威脅。所謂「中風後失智症(Post-stroke dementia, PSD)」,並非單指某一種特定失智類型,而是涵蓋多種認知功能障礙,例如記憶力衰退、判斷力下降、執行功能受損等,這些症狀可能源於中風直接造成的腦部損傷,也可能源於中風引發的連鎖反應,例如腦部缺血、血管病變等,最終導致腦細胞持續受損、死亡。

首次中風後一年內,失智症發生率為7.4%,看似不高,但若考慮到中風患者基數龐大,這7.4%就代表著相當可觀的患者群體面臨著失智的風險。更令人警覺的是,復發性中風的失智症發生率高達41.3%!這個數字明確指出,中風的次數與失智風險成正比,再次中風無疑大幅增加了腦部受損的機率,進而提高失智的可能性。

然而,目前醫學界仍缺乏有效的指標來預測哪些中風患者更容易發展成失智症。這使得預防與治療工作難上加難。我們無法單純依靠年齡、性別等因素來準確判斷風險,也無法透過單一檢測來精準預測。這也意味著,積極預防中風,才是降低中風後失智風險最有效的方法。

因此,維持健康的生活型態至關重要。控制血壓、血糖、血脂,戒菸、限酒,規律運動,均衡飲食,都是降低中風風險的關鍵。此外,早期發現與治療中風也相當重要,及時的醫療介入能減少腦部損傷的程度,降低日後罹患失智症的可能性。

中風與失智的關係並非簡單的因果關係,而是複雜的交互作用。雖然目前預測與治療仍存在挑戰,但我們不能因此而輕忽這潛在的威脅。積極預防中風,重視中風後的復健與追蹤,才能有效降低失智的風險,守護我們寶貴的腦部健康,讓生命延續更多美好與精彩。 我們需要持續關注相關研究,並以積極的態度面對這項潛在的健康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