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狀況要做心導管手術?

7 瀏覽次數

冠狀動脈狹窄、心肌梗塞、瓣膜疾病或先天性心臟病等嚴重心血管疾病,皆可能需要進行心導管手術,以評估病情或進行血管介入治療,改善心臟功能。

提供建議 0 喜歡次數

心導管手術:在你心臟低語求救時

胸口緊悶、呼吸急促、冒冷汗…這些症狀,或許只是疲勞過度,或許卻是心臟正向你發出求救訊號。當這些症狀反覆出現、甚至伴隨劇烈疼痛時,你可能需要面對一個重要的醫療程序:心導管手術。 但什麼情況下,我們才需要動用這項精密的醫療技術呢?

許多人對心導管手術存有誤解,認為它是一種「治癒疾病」的手術。事實上,心導管手術更像是一個「偵探」與「工程師」的結合。它能精準地診斷心臟疾病的嚴重程度,同時也能扮演「血管修補師」的角色,直接介入治療某些心血管問題。

那麼,哪些狀況會讓醫生建議你進行心導管手術呢?以下幾種情況是主要的指標:

1. 冠狀動脈狹窄: 這是心導管手術最常見的應用情境。冠狀動脈是供給心臟本身血液的血管,若因動脈粥樣硬化等原因造成血管狹窄,心臟肌肉便會缺氧,引發胸痛(心絞痛)、呼吸困難等症狀。輕微狹窄可能僅需藥物控制,但當狹窄嚴重影響心臟功能,或藥物治療效果不佳時,心導管介入治療,例如氣球擴張術或支架植入術,便成為必要的選擇,以恢復冠狀動脈的暢通。

2. 心肌梗塞(心臟病發作): 當冠狀動脈完全阻塞,導致心臟肌肉缺血壞死,便是心肌梗塞。這是一種危及生命的急症,需要緊急進行心導管手術。醫生會透過心導管快速疏通阻塞的血管,盡可能減少心肌的損傷,爭取寶貴的時間,挽救生命。

3. 瓣膜疾病: 心臟瓣膜如同門戶,控制血液流動方向。瓣膜狹窄或閉鎖不全會導致血液回流或阻礙血液流動,增加心臟負擔。嚴重瓣膜疾病可能需要進行心導管手術,例如透過心導管置放瓣膜或修補瓣膜,改善心臟功能。這類手術技術日新月異,微創手術的發展讓患者能更快恢復健康。

4. 先天性心臟病: 部分先天性心臟病,例如動脈導管未閉合、心室中隔缺損等,可能需要透過心導管手術進行介入治療,矯正異常的血管結構,改善血液循環。

5. 心臟功能評估: 除了治療,心導管手術也能作為診斷工具,提供醫生更精確的心臟功能資訊。例如,評估心臟血管的壓力、血流速度,以及瓣膜的功能等,協助制定更有效的治療計畫。

總而言之,心導管手術並非萬能藥,但它卻是現代心血管疾病治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利器。 當你的心臟發出警訊時,及時就醫、聽從醫生的專業判斷,才能有效降低風險,守護你的心臟健康。 別讓沉默的心臟,成為你人生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