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筋骨酸痛是什麼原因?

4 瀏覽次數

全身筋骨痠痛,可能是長期姿勢不良或肌肉勞損,導致局部微創和緊繃。此外,關節問題或缺乏維生素B、C、D及鈣、鎂等礦物質,也可能引起不適,影響活動力。

提供建議 0 喜歡次數

全身筋骨痠痛:解開身體發出的警訊

全身筋骨痠痛,宛如身體發出的低語,提醒著我們該重視健康。這並非單純的疲勞,而是可能由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甚至隱藏著更嚴重的疾病。單純依靠止痛藥掩蓋症狀,無異於飲鸩止渴,找出病因才是治本之道。

一、生活習慣的陷阱:姿勢不良與過度使用

現代人長時間伏案工作、滑手機,或長時間維持同一姿勢,是造成全身筋骨痠痛最常見的元兇。不良姿勢導致肌肉持續處於緊繃狀態,局部血液循環不良,累積乳酸等代謝廢物,進而產生痠痛、僵硬的感覺。尤其肩頸、腰背等部位更是重災區。此外,過度運動、劇烈運動後肌肉拉傷,或長時間進行重複性動作,例如搬重物、打掃等,都可能造成肌肉勞損,引發痠痛。

二、隱藏的敵人:慢性疾病與營養缺乏

除了外在因素,全身筋骨痠痛也可能是潛藏疾病的警訊。例如:

  • 關節炎: 各種關節炎,如退化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等,都會造成關節疼痛、腫脹和僵硬,並可能伴隨全身性的痠痛不適。
  • 纖維肌痛症: 這是一種慢性疼痛症候群,患者會經歷廣泛性的肌肉骨骼疼痛、疲勞、睡眠障礙等症狀,且疼痛點通常會出現在特定部位。
  • 甲狀腺疾病: 甲狀腺功能亢進或低下都可能造成肌肉無力、疼痛。
  • 風濕性疾病: 例如紅斑性狼瘡、系統性紅斑狼瘡等,會造成全身性發炎反應,引發關節疼痛、肌肉痠痛等症狀。

除了疾病,營養缺乏也是重要的因素。維生素B群參與能量代謝,缺乏會導致疲勞和肌肉疼痛;維生素C是重要的抗氧化劑,缺乏則會影響膠原蛋白合成,影響關節及肌肉健康;維生素D有助於鈣吸收,缺乏會導致骨質疏鬆,增加骨折風險,並間接造成肌肉痠痛;鈣和鎂是維持肌肉收縮和神經傳導的重要礦物質,缺乏也會導致肌肉痙攣和疼痛。

三、如何改善及預防全身筋骨痠痛?

面對全身筋骨痠痛,切勿掉以輕心。建議採取以下措施:

  • 調整生活習慣: 保持正確的姿勢,避免長時間維持同一姿勢,適度休息,並規律運動,增強肌肉力量和柔軟度。
  • 均衡飲食: 多攝取富含維生素B、C、D及鈣、鎂等礦物質的食物,例如深綠色蔬菜、牛奶、魚類等。
  • 尋求專業協助: 若痠痛持續且嚴重,應盡快就醫,諮詢醫師進行詳細檢查,找出病因並接受適切治療。醫生可能建議進行血液檢查、影像檢查或其他相關檢查以排除潛在疾病。
  • 物理治療: 物理治療師可以提供針對性的運動訓練、按摩等療法,緩解肌肉痠痛,改善關節活動度。

全身筋骨痠痛並非小事,它可能是身體發出的求救訊號。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才能避免疾病惡化,維持健康的生活品質。 記住,預防勝於治療,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才是遠離痠痛的最佳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