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衰竭有什麼前兆?
心臟衰竭的警訊:沉默的危機,不容忽視
心臟衰竭,如同一個沉默的入侵者,悄悄地侵蝕著我們的身體,初期症狀往往隱晦不明,容易被誤認為是其他疾病或是老化現象,導致許多人錯失了早期診斷和治療的黃金時機。了解心臟衰竭的早期警訊,才能在危機真正爆發前,築起防禦的堤防。
許多人以為心臟衰竭就是心臟停止跳動,其實不然。心臟衰竭指的是心臟無法有效地將血液泵送到全身各處,滿足身體的氧氣和養分需求。這種「泵血功能不足」會引發一連串的生理反應,產生各種看似不相關的症狀,例如:
-
呼吸窘迫,喘不過氣: 這是心臟衰竭最常見的症狀之一。起初可能只是在 exertion exertion勞動或爬樓梯時感到呼吸急促,但隨著病情發展,即使在休息時也會出現呼吸困難,甚至需要坐起來才能順暢呼吸 (端坐呼吸)。
-
疲倦乏力,虛弱不堪: 由於心臟無法有效供血,身體各器官組織得不到足夠的氧氣和養分,導致全身性的疲倦感,即使充分休息也難以恢復。這種疲倦感與一般的疲勞不同,會明顯影響日常生活,例如無法完成以往輕鬆的家務。
-
下肢水腫,尤其是腳踝和腳部: 心臟泵血功能下降,血液回流受阻,導致體液滯留在下肢,形成水腫。按壓腫脹部位會出現凹陷,且不易恢復。除了腳踝和腳部,嚴重時也可能出現腿部、腹部甚至全身水腫。
-
心悸,心跳加速或不規律: 心臟為了彌補泵血功能的不足,會加快跳動速度,或是出現心律不整的現象,讓人感到心悸、胸悶或心跳不規律。
-
持續咳嗽,甚至咳出粉紅色泡沫痰或帶血絲: 肺部充血是心臟衰竭的常見併發症,會刺激呼吸道產生咳嗽,嚴重時會咳出粉紅色泡沫痰,甚至是帶血絲的痰液。
-
食慾不振,噁心嘔吐,腹部脹大: 由於肝臟和消化系統的血液循環受阻,可能出現食慾不振、噁心、嘔吐、腹部脹大等消化系統症狀。
-
夜間頻尿: 白天積聚在下肢的水分,在平躺休息時回流到血液循環中,增加腎臟的負擔,導致夜間尿量增加,需要頻繁起床上廁所。
需要注意的是,這些症狀並非心臟衰竭的專利,也可能是其他疾病的表現。因此,若出現上述症狀,切勿自行診斷或輕忽,應儘速就醫,讓專業醫師進行評估和診斷,才能及早發現潛在的心臟衰竭風險,並獲得適切的治療,避免病情惡化,守護心臟健康。
#前兆#心臟衰竭#症狀對答案提出建議:
感謝您提供的建議!您的反饋對我們改進答案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