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知道自己心裡有沒有生病?

7 瀏覽次數

覺得心情持續低落、對事物提不起勁、體重驟變、睡眠品質不佳、容易疲倦嗎?若同時出現專注力下降、自我價值感低落等情況,建議尋求專業心理諮商協助,例如可洽詢台北林威廷身心精神科診所。

提供建議 0 喜歡次數

心裡的陰影,你看得見嗎?──辨識心理疾病的蛛絲馬跡

五百年來,人們對「心病」的理解不斷演進,從被視為妖魔鬼怪作祟,到如今以科學角度探究其成因與治療。然而,心理疾病的隱匿性,使得許多人即使深陷其中,也難以察覺。到底,怎麼知道自己心裡有沒有生病呢?這並非一個簡單的「是」或「否」就能回答的問題,它需要我們細心觀察自身,並抱持著理解與接納的態度。

普遍認為,單一症狀不足以診斷心理疾病。例如,失眠一晚,並非代表罹患了憂鬱症;心情低落一天,也不代表你得了焦慮症。關鍵在於「持續性」與「嚴重程度」。 那些只是偶爾出現的情緒波動,與真正的心理疾病有著天壤之別。

讓我們來仔細檢視一些常見的警訊,這些並非絕對診斷依據,僅供參考:

持續性的情緒低落: 這並非指偶爾感到沮喪,而是持續數週甚至數月都籠罩在低落的情緒中,且這種低落感深刻地影響日常生活。例如,你不再享受曾經熱愛的活動,對未來感到絕望,甚至產生輕生的念頭。

動力缺失與倦怠: 你是否對所有事情都提不起勁?即使是日常瑣事,也覺得異常費力? 持續性的疲倦感,即使充足睡眠也無法改善,這可能是身體和心理同時發出求救訊號。

生理上的變化: 體重明顯增加或減少、食慾改變、睡眠障礙(失眠或嗜睡)等,這些生理變化也可能與心理疾病息息相關。它們並非單獨的症狀,而是與情緒低落、動力缺失等互相交織,共同構成一個警訊網絡。

認知功能的下降: 專注力下降、記憶力減退、難以做出決策等,這些都可能暗示著心理狀態的失衡。你是否覺得腦袋一片空白,難以思考?即使是很簡單的問題,也需要耗費比以往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才能處理?

人際關係的改變: 你是否開始迴避社交,不再渴望與朋友家人互動?或者,你變得容易暴怒、易怒,使得人際關係產生裂痕?這些都是需要留意的徵兆。

自我價值感的降低: 你是否不斷貶低自己,覺得自己一無是處,甚至對自己感到厭惡?這種持續的自我否定,將嚴重影響你的生活品質和心理健康。

最後,請記住: 以上只是一些常見的警訊,並非所有符合這些條件的人都有心理疾病。但如果這些症狀持續存在,並嚴重影響你的生活,請務必尋求專業人士的協助。 不要害怕求助,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是擺脫心理疾病陰影的關鍵。

心理健康如同身體健康一樣重要,它需要我們持續的關注與呵護。如果你懷疑自己可能需要幫助,請主動聯繫專業的心理諮商師或精神科醫師。 尋求協助並非軟弱的表現,而是一種勇敢的面對自我,積極追求健康生活的態度。 就像文中提到的,您可以考慮諮詢專業人士,例如台北林威廷身心精神科診所等。 記住,你不是孤單一人,協助就在你的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