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麻是什麼徵兆?

4 瀏覽次數

手麻可能是神經受壓迫的警訊,建議尋求神經內科或復健科協助診斷。神經內科著重病因釐清,必要時轉介復健科進行核磁共振、肌電圖等檢查及後續治療,雙管齊下有效解決手麻問題。

提供建議 0 喜歡次數

手麻,這惱人的症狀,就像個隱形小偷,悄悄地偷走我們手部的靈活與舒適。它可能是輕微的不適,也可能是隱藏著嚴重疾病的警訊,切不可輕忽。那麼,手麻究竟是什麼徵兆?

手麻的成因錯綜複雜,並非單一因素造成。它就像一座冰山,我們看到的只是浮出水面的部分(麻木感),而潛藏在水下的(病因)卻可能危機四伏。最常見的原因是神經受壓迫。想像一下,一條細細的神經被周圍的肌肉、骨骼、韌帶或腫脹的組織壓迫,血液循環受阻,神經傳導功能自然受損,於是便產生麻木、刺痛、無力等症狀,這就是手麻的冰山一角。

例如,長時間維持相同姿勢,例如使用電腦、打電動或縫紉,都可能導致腕隧道症候群,壓迫正中神經,造成拇指、食指、中指及部分無名指麻木。此外,頸椎病變、肩頸肌肉僵硬,也會壓迫到神經,引發手麻,甚至伴隨肩頸疼痛、放射性疼痛等。糖尿病、甲狀腺疾病等內分泌失調,或是神經系統疾病,例如周邊神經病變,也會造成手麻。甚至某些罕見的腫瘤,也會以手麻為初期症狀。

因此,手麻並非單純的「痠痛」,而是一個警訊,需要我們積極尋求專業協助。切勿自行判斷、自行治療,例如單純靠按摩、熱敷來解決。雖然這些方法可能暫時緩解症狀,但治標不治本,更可能延誤病情診斷。

建議手麻持續時間超過數週,或是伴隨其他症狀,例如:持續性疼痛、肌肉無力、感覺異常、皮膚顏色改變等,應盡速就醫。神經內科醫師擅長釐清手麻的病因,透過仔細的病史詢問、神經學檢查,可以初步判斷可能的病因。必要時,會轉介至復健科,進行更進一步的檢查,例如核磁共振成像 (MRI) 來觀察神經及周圍組織結構,或肌電圖 (EMG) 來評估神經傳導速度,找出問題的根源。

神經內科和復健科的合作,如同一個精密的醫療團隊,神經內科著重在找到「為什麼會手麻」,復健科則專注於「如何改善手麻」。透過雙管齊下的診斷和治療,才能有效解決手麻問題,並預防更嚴重的後續併發症。所以,別再輕忽手麻這個小小的警訊,及時就醫,才能守護你的手部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