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憂鬱症會變瘦?

11 瀏覽次數

焦慮、憂鬱等心理疾病會影響食慾、代謝,導致體重下降。 身體的壓力反應是關鍵因素,進而影響身體機能。

提供建議 0 喜歡次數

憂鬱症纏身,為何體重反而下降?這並非單純的意志力薄弱,或是刻意節食的結果,而是身體在壓力下,運作機制產生劇烈變化的複雜表現。 許多人以為憂鬱症患者總是食欲大增,狂吃猛塞,但實際上,體重下降也是憂鬱症常見的症狀之一,甚至可能比體重增加更為普遍。箇中原因,並非單純的「不想吃」,而是牽涉到生理與心理多重層面的交互作用。

首先,焦慮和憂鬱會直接影響我們的「下視丘」,這個腦部區域負責調節食慾、睡眠、體溫等重要生理機能。當我們處於高度壓力或情緒低落狀態時,下視丘的運作便會失衡。 它可能不再正確地傳遞飢餓或飽足的訊號,導致我們對食物失去興趣,即使食物擺在眼前,也提不起勁去享用。 這並非我們「故意」不吃,而是身體對壓力的本能反應,如同人在遭遇危險時,生存本能會壓過其他需求一樣。

其次,壓力荷爾蒙,例如皮質醇,在憂鬱症患者體內往往處於過度活躍的狀態。長期處於高皮質醇水平下,會加速身體的代謝率,消耗更多能量。 想像一下,身體長期處於「戰鬥或逃跑」的警戒狀態,持續消耗能量,自然難以維持正常的體重。 更甚者,高皮質醇也可能影響腸胃道的蠕動,造成消化不良、腹瀉等問題,進一步影響營養吸收。

此外,憂鬱症患者常伴隨睡眠障礙,失眠或睡眠品質不佳,都會影響身體修復和新陳代謝。 睡眠不足不僅會降低食慾,還會削弱免疫系統,讓身體更容易處於疲憊狀態,無力進食。

最後,值得注意的是,憂鬱症的症狀並非單一,許多患者同時伴隨焦慮、失眠、慢性疼痛等問題。這些症狀互相影響,加劇身體的負擔,進一步影響食慾和體重。 例如,慢性疼痛可能導致患者對進食產生抗拒,加劇體重下降的現象。

總而言之,憂鬱症患者體重下降並非單純的「不愛吃」,而是身體在壓力下,一系列生理和心理機制共同作用的結果。 這需要專業人士的評估和治療,才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身心狀況,恢復正常的食慾和體重。 若您或您身邊的人出現持續性的體重下降、食慾不振以及其他憂鬱症狀,務必尋求精神科醫師或心理諮商師的協助,切勿輕忽其嚴重性。 及早治療,才能有效阻止憂鬱症對身心健康的進一步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