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做胃鏡檢查?

4 瀏覽次數

胃鏡檢查有助於檢查食道、胃部和十二指腸上段。常見的檢查原因包括腹痛、胃酸逆流、潰瘍、息肉、吞嚥困難、消化道出血,以及不明原因的貧血。此外,胃鏡也是健康檢查的一部分,即使患者沒有症狀。

提供建議 0 喜歡次數

胃鏡檢查:不只是「有病才照」,守護腸胃健康的隱形防護罩

現代人生活步調快速,飲食不正常、壓力大,腸胃問題似乎成了家常便飯。許多人對於胃鏡檢查抱持著「沒事別找事」、「忍一下就過去了」的觀念,直到症狀嚴重才肯就醫,往往延誤了黃金治療期。但事實上,胃鏡檢查不僅僅是「有病才照」,更應該視為守護腸胃健康的隱形防護罩。

胃鏡,又稱為上消化道內視鏡檢查,是透過一根柔軟且前端裝有攝影鏡頭的管子,經由口腔進入食道、胃部及十二指腸上段,直接觀察這些器官的黏膜狀況。這項檢查能幫助醫師找出肉眼無法輕易辨識的病變,並及早診斷出潛在的健康問題。

那麼,究竟有哪些情況需要考慮進行胃鏡檢查呢?

1. 揮之不去的腸胃不適: 長期反覆出現腹痛、胃酸逆流、噁心、嘔吐等症狀,尤其是在改變飲食習慣或服用藥物後仍未見改善時,就應該諮詢醫師,評估是否需要透過胃鏡檢查找出病因。

2. 警訊!吞嚥困難或吞嚥疼痛: 若您感到吞嚥食物困難,或是在吞嚥時出現疼痛感,這可能是食道出現病變的徵兆,例如食道狹窄、腫瘤等,需要透過胃鏡檢查進一步確認。

3. 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或貧血: 出現黑便、血便,或是檢查發現有不明原因的貧血,都可能是消化道出血所導致。胃鏡檢查能幫助醫師找出出血點,並進行止血或切除病灶等治療。

4. 潰瘍或息肉的追蹤與治療: 若過去曾診斷出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或是胃部息肉,需要定期進行胃鏡追蹤,監測病灶的變化,並在必要時進行治療。

5. 高風險族群的定期健檢: 某些族群因生活習慣、家族病史等因素,屬於腸胃道疾病的高風險群,例如:長期抽菸喝酒、飲食不規律、家族中有人罹患胃癌等。對於這些族群,定期進行胃鏡檢查,能及早發現病變,提高治癒率。

6. 胃幽門螺旋桿菌感染: 胃幽門螺旋桿菌是造成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甚至胃癌的重要因素之一。胃鏡檢查可以協助診斷胃幽門螺旋桿菌感染,並在必要時進行切片檢查。

除了上述情況,近年來,越來越多人將胃鏡檢查視為例行健康檢查的一部分,即使沒有明顯症狀,也希望透過胃鏡檢查,了解自己的腸胃健康狀況。畢竟,許多早期腸胃道疾病往往沒有明顯症狀,等到出現不適時,可能已經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

總之,胃鏡檢查不只是「有病才照」,更應該視為守護腸胃健康的積極手段。透過定期檢查,及早發現潛在的病變,才能確保我們的腸胃道能持續運作,讓我們享受健康的人生。如果您有任何關於腸胃道健康的問題,或是對於胃鏡檢查有任何疑慮,建議您諮詢專業醫師的意見,為自己的健康做出最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