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出血一定要照胃鏡嗎?

4 瀏覽次數

雖非絕對必要,但胃鏡檢查是診斷胃出血位置和嚴重程度最有效的方法,有助於擬定最佳治療方案,並排除其他疾病。其他影像檢查則可作為輔助診斷工具。

提供建議 0 喜歡次數

胃出血,一定要照胃鏡嗎?

胃出血,聽起來怵目驚心,讓人聯想到劇烈的疼痛和危險。確診胃出血,是否非得「吞管子」照胃鏡不可呢?答案並非絕對。雖然胃鏡檢查並非唯一的診斷方式,但它卻是目前診斷胃出血最精準、最直接的利器。

簡單來說,胃出血就像水管漏水,得先找到漏水點和漏水程度才能有效止漏。而胃鏡就像一支帶有鏡頭的「探測器」,可以深入胃部,直接觀察出血的位置、大小、出血量,以及出血的原因,例如潰瘍、腫瘤、血管病變等等。這些資訊對於醫師擬定治療策略至關重要,才能對症下藥,有效止血。

當然,除了胃鏡之外,也有一些其他的影像學檢查可以作為輔助診斷工具,例如:

  • 腹部電腦斷層掃描 (CT): 可以觀察胃部及周圍器官的狀況,幫助判斷出血的嚴重程度,以及是否有其他併發症,例如穿孔或腹腔積液。但CT無法像胃鏡一樣清楚地看到胃黏膜的細微病變,也無法直接進行止血治療。

  • 腹部超音波: 適用於評估肝、脾、膽囊等腹部器官,但對於胃部本身的診斷價值有限,主要用於排除其他腹部疾病。

  • 血管攝影: 是一種侵入性的檢查,將導管插入血管,注射顯影劑後進行X光攝影,可以清楚顯示血管的走向和病變。主要用於診斷難以控制的嚴重出血,並可同時進行栓塞止血。

  • 糞便潛血檢查: 可以檢測糞便中是否有肉眼看不見的微量血液,常用於篩檢消化道出血,但無法精確定位出血位置。

為什麼儘管有其他檢查方式,胃鏡仍然是診斷胃出血的首選呢?這是因為:

  1. 診斷精確度高: 胃鏡可以直接觀察胃黏膜的狀況,精確定位出血位置和病灶類型,避免誤診。

  2. 可進行介入治療: 除了診斷,胃鏡還可以同時進行止血治療,例如電燒、注射止血劑、放置止血夾等等,有效控制出血,縮短住院時間。

  3. 評估治療效果: 胃鏡可以追蹤治療後的恢復情況,確保治療效果。

雖然胃鏡檢查可能會讓人感到些許不適,但現代醫療技術的進步,已經可以透過更細的內視鏡、無痛胃鏡等方式,大幅減輕檢查過程中的不適感。

總而言之,胃出血的診斷並非一定要照胃鏡,但胃鏡檢查是診斷胃出血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可以提供最完整的資訊,幫助醫師制定最佳治療方案。如果您懷疑自己有胃出血的症狀,例如解黑便、吐血、頭暈、乏力等等,請務必立即就醫,讓專業醫師評估您的病情,並決定是否需要進行胃鏡檢查。切勿自行服用止痛藥或其他藥物,以免延誤病情,造成更嚴重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