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運動會低血糖?

3 瀏覽次數

運動超過30分鐘,體內醣原耗盡,易導致低血糖,出現飢餓、虛弱等症狀。運動性低血糖常發生於運動中或運動後。 補充15公克碳水化合物及水分,有助於維持血糖穩定。

提供建議 0 喜歡次數

運動與低血糖:體內能量的消長與補充

我們常說運動有益健康,但有些人運動後卻感到頭暈、飢餓、虛弱,甚至出現低血糖症狀。這背後的原因,往往與運動過程中體內能量的消長息息相關。本文將探討運動為何可能導致低血糖,並提供一些預防和應對策略。

運動初期,人體主要利用血液中的葡萄糖作為能量來源。隨著運動時間延長,肌肉中的醣原(儲存的葡萄糖)便開始被分解利用。當運動超過約30分鐘,尤其是高強度運動,體內醣原儲備逐漸耗竭,血液中的葡萄糖濃度便會下降。此時,身體便會出現低血糖的症狀。

低血糖的症狀可能包括飢餓感、虛弱、頭暈、出冷汗、心跳加速、手腳顫抖等。這些症狀的發生,會影響運動的持續性和安全性,嚴重時甚至可能導致昏厥。值得注意的是,運動性低血糖並非只有在劇烈運動下才會發生,即使是中等強度、持續時間較長的運動,也可能導致體內醣原耗盡而出現低血糖症狀。

運動後低血糖的發生機制,與運動過程中體內醣原的消耗息息相關。運動中體內血糖的下降,會刺激胰臟分泌胰島素,用於將葡萄糖從血液中轉運到細胞中,以提供能量。如果運動時間過長或強度過高,胰島素分泌過多,導致血液中葡萄糖濃度下降過快,便會引發低血糖。

那麼,如何預防運動性低血糖呢?關鍵在於運動前的準備和運動後的補充。運動前適度攝取碳水化合物,例如一塊全麥麵包或水果,可以預先補充體內醣原儲備,降低運動過程中血糖下降的風險。

運動期間,若運動時間超過30分鐘,建議每隔一段時間補充少量碳水化合物,例如能量棒或含糖飲料,以維持血糖穩定。運動後,立即補充15公克的碳水化合物,例如一杯果汁或一碗米飯,並補足水分,有助於促進血糖恢復。

總而言之,運動性低血糖是運動過程中體內能量消長不平衡所導致的。透過良好的運動計畫、合理的飲食攝取以及運動後的適當補充,我們可以有效降低低血糖的風險,享受更安全、更有效率的運動體驗。记住,運動的目的是健康,而不是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