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內科會做什麼檢查?

6 瀏覽次數

神經傳導速度檢查透過微小電流刺激神經,並以電極記錄反應。雖然電流極低,僅約幾微安培,但可能帶來觸電般的刺痛感。這項檢查對身體無害,旨在評估神經功能。

提供建議 0 喜歡次數

神經內科的檢查百百種,目的都在於找出神經系統的問題所在。除了詳細的病史詢問和神經學檢查外,還有許多儀器檢查可以輔助診斷,讓我們更精確地了解病情。以下列舉一些常見的神經內科檢查:

一、神經傳導速度檢查與肌電圖檢查(NCS/EMG): 正如您所提到的,神經傳導速度檢查利用微小電流刺激神經,記錄其反應速度及波形,評估周邊神經的功能,例如是否有神經壓迫、損傷或退化。肌電圖檢查則是將細針電極插入肌肉,觀察肌肉在休息及收縮時的電位活動,用以判斷肌肉本身或支配肌肉的神經是否有異常。雖然過程中可能會有輕微的不適感,例如刺痛或酸脹,但電流非常低,對身體無害。

二、腦電圖(EEG): 這是利用貼在頭皮上的電極記錄腦部電位活動的檢查。它可以幫助診斷癲癇、腦炎、腦腫瘤等疾病,以及評估睡眠障礙和意識狀態。檢查過程中無痛且無侵入性,只需保持放鬆即可。

三、腦部影像學檢查: 這一類檢查可以讓我們更直觀地觀察腦部的結構和功能。常見的檢查包括:

  • 電腦斷層掃描(CT): 利用X光產生腦部影像,可以快速偵測腦出血、骨折、腫瘤等。
  • 磁振造影(MRI): 利用磁場和無線電波產生高解析度的腦部影像,可以更精細地顯示腦部組織結構,對於診斷腦中風、多發性硬化症、腦腫瘤等疾病非常有幫助。
  • 功能性磁振造影(fMRI): 可以偵測腦部活動時的血液流量變化,進而了解不同腦區的功能。
  • 正子斷層掃描(PET): 利用放射性藥物追蹤腦部代謝活動,可以幫助診斷阿茲海默症、帕金森氏症等神經退化性疾病。

四、腰椎穿刺: 這是將細針插入腰椎,抽取腦脊髓液進行分析的檢查。可以幫助診斷腦膜炎、腦炎、多發性硬化症等疾病。雖然聽起來有點可怕,但醫師會使用局部麻醉,減輕不適感。

五、誘發電位檢查: 藉由給予特定刺激(例如視覺、聽覺或體感覺刺激),並記錄腦部或脊髓的電位反應,評估特定神經傳導路徑的功能。例如視覺誘發電位可以評估視神經的功能,聽覺誘發電位可以評估聽覺神經的功能。

六、自主神經功能檢查: 評估控制心跳、血壓、消化、排汗等自主神經系統的功能,例如心率變異度分析、傾斜床測試等。

需要注意的是,並非所有神經內科疾病都需要進行所有檢查。醫師會根據您的症狀、病史和神經學檢查結果,安排最合適的檢查項目,以利診斷和治療。如有任何疑問,請務必與您的神經內科醫師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