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腱發炎如何舒緩?

4 瀏覽次數

特色片段:

肌腱發炎急性期,休息、冰敷、加壓和抬高是關鍵。搭配消炎止痛藥物、護具或物理治療,如熱敷、電療,能舒緩不適。避免過度使用患部,減少重複動作,有助於復原。

提供建議 0 喜歡次數

肌腱發炎,俗稱「腱鞘炎」,是一種惱人的文明病。長時間重複使用特定關節,或是姿勢不良,都可能造成肌腱與周圍腱鞘摩擦發炎,引發疼痛、腫脹甚至活動受限。從手腕、手指、手肘到肩膀、腳踝、阿基里斯腱,都可能成為肌腱發炎的受害者。究竟該如何舒緩這難纏的疼痛,讓生活回歸正軌呢?

首先,在肌腱發炎的急性期(發炎初期,通常伴隨紅腫熱痛),遵循「RICE」原則至關重要:

  • 休息(Rest): 停止任何會加重疼痛的活動。這不代表完全不動,而是避免患部過度使用。例如,手腕肌腱炎患者可以避免長時間打字、使用滑鼠,但可以進行輕微的手指活動,以維持關節靈活性。
  • 冰敷(Ice): 使用冰袋或冰毛巾敷在患部,每次15-20分鐘,一天數次。冰敷能有效降低發炎反應,減輕疼痛和腫脹。切記冰敷時,要在冰袋和皮膚之間墊一層薄布,避免凍傷。
  • 加壓(Compression): 使用彈性繃帶或護具輕輕加壓患部,可以減少腫脹,並提供一定的支撐。但要注意,加壓不宜過緊,以免影響血液循環。
  • 抬高(Elevation): 將患部抬高至高於心臟的位置,有助於促進血液回流,減輕腫脹。例如,手腕肌腱炎患者可以將手臂放在枕頭上,抬高患肢。

除了RICE原則,其他舒緩方法也能輔助復原:

  • 藥物治療: 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s)可以有效減輕疼痛和炎症。但需謹遵醫囑服用,避免長期使用造成的副作用。
  • 護具使用: 使用護腕、護肘、護踝等護具,可以限制關節活動,減少肌腱負擔,並提供額外的支撐。選擇適合的護具,並依指示正確使用,才能達到最佳效果。
  • 物理治療: 在急性期過後,可以尋求物理治療師的協助。常見的物理治療方法包括:熱敷、電療、超音波治療、徒手治療等。這些方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放鬆肌肉,減輕疼痛,並恢復關節活動度。
  • 伸展運動: 在物理治療師的指導下,進行適當的伸展運動,可以增強肌腱的彈性和柔軟度,預防再次受傷。切勿在疼痛時勉強進行伸展,以免造成更大的傷害。
  • 改變生活習慣: 找出造成肌腱發炎的原因,並加以改善。例如,調整工作姿勢、使用符合人體工學的鍵盤滑鼠、避免長時間重複動作等。

值得注意的是,每個人的情況不同,適合的治療方式也可能有所差異。若症狀持續未改善,或出現新的症狀,應立即就醫,尋求專業醫師的診斷和治療。切勿自行診斷或延誤就醫,以免造成更嚴重的後果。 預防勝於治療,平時應保持良好姿勢,避免長時間重複動作,並適度休息與伸展,才能有效預防肌腱發炎,維持關節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