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固醇幾多才要食藥?

3 瀏覽次數

根據國際治療準則,當低密度膽固醇 (LDL-C) 超過 190 mg/dL 時,建議開始藥物治療。對於已有冠狀動脈疾病、缺血性腦病變或糖尿病等疾病的人,建議將 LDL-C 積極降至 70-100 mg/dL 以下。因此,對於這兩類族群,使用 statin(史他汀類藥物)是必要的。

提供建議 0 喜歡次數

膽固醇幾多才要食藥?這是一個讓許多人感到困惑,甚至擔憂的問題。單純看數字,容易陷入迷思,因為決定是否需要服用降膽固醇藥物,並非僅僅依賴一個數字,而是一場精密且客製化的醫療評估。

坊間流傳著許多關於膽固醇的迷思,例如「膽固醇高就一定要吃藥」、「吃素就不會膽固醇高」,這些都過於簡化了複雜的生理機制。事實上,膽固醇的種類和個體差異才是關鍵。我們常聽說的「壞膽固醇」指的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LDL-C),而「好膽固醇」則是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HDL-C)。 LDL-C 過高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而 HDL-C 則有保護心血管的作用。

文章開頭提到的「LDL-C 超過 190 mg/dL 時,建議開始藥物治療」的確是國際治療準則中的一項指標。然而,這只是一個粗略的參考值,並不能完全涵蓋所有情況。臨床醫師在決定是否開立降膽固醇藥物時,會考量許多因素:

  • LDL-C 水準: 雖然 190 mg/dL 以上是建議開始藥物治療的指標,但即使 LDL-C 未達此數值,如果患者同時存在其他心血管疾病風險因素,例如高血壓、糖尿病、抽菸、家族史等,醫師也可能建議藥物治療。這是因為這些風險因素會共同作用,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

  • 心血管疾病風險評估: 這是一個更為全面的評估方法,它不僅考慮 LDL-C 水準,還會納入年齡、性別、吸菸習慣、血壓、血糖、體重指數 (BMI) 等多項因素,透過計算得出個體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風險越高,即使 LDL-C 水準不高,醫師也可能建議藥物治療。

  • 其他疾病史: 患有冠狀動脈疾病、缺血性腦病變或糖尿病等疾病的患者,即使 LDL-C 水準不高,也需要積極控制 LDL-C,目標值通常建議降至 70-100 mg/dL 以下。這是因為這些疾病本身就提高了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 患者的整體健康狀況及藥物耐受性: 年齡、肝腎功能以及其他正在服用的藥物都會影響藥物選擇和劑量。

  • 生活型態的調整: 醫師會先建議調整生活型態,例如均衡飲食、規律運動、戒菸、減重等,以降低膽固醇。只有在生活型態調整後仍無法達到理想的 LDL-C 水準,才會考慮藥物治療。

因此,「膽固醇幾多才要食藥?」沒有標準答案。 關鍵在於與醫師充分溝通,進行全面的評估,並根據個人的健康狀況和風險因素,制定最適合的治療方案。 切勿自行判斷是否需要服用藥物,也不要輕信網路上的資訊,以免延誤治療時機。 及時諮詢專業醫師,才能有效管理膽固醇,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守護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