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抽血檢查的出來嗎?

10 瀏覽次數

腳腫或懷疑血栓時,醫師會抽血檢測D-dimer濃度。此蛋白濃度上升,可能暗示血栓形成,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患者需提高警覺。

提供建議 0 喜歡次數

血栓的暗影:血液檢查能揪出蛛絲馬跡嗎?

腳部腫脹,伴隨痠痛、發熱,讓人不寒而慄。這可能是血栓悄悄作祟的警訊。面對這樣的疑慮,醫師通常會建議抽血檢測 D-dimer 濃度。但 D-dimer 檢測,究竟能多準確地揪出血栓的蹤影?它又是否能預測血栓的發生?

D-dimer 是一種蛋白質,當血液凝塊分解時,會釋放出 D-dimer。因此,血液中 D-dimer 的濃度上升,通常被視為血栓形成的潛在指標。 然而,關鍵在於:D-dimer 並非血栓的專屬標誌。其他狀況,例如:炎症、手術、懷孕,甚至某些癌症,也可能導致 D-dimer 水平升高。

這意味著,單純的 D-dimer 檢測結果,並不足以確診血栓。醫師通常會結合病史、臨床症狀,以及影像檢查(如超音波),才能綜合判斷。 高 D-dimer 指數,更多的是一種警訊,提醒醫師需要進一步追蹤,並針對個案作更全面的評估。

更重要的是,一些特定族群,例如: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患者,本身就容易有血栓形成的風險。這些族群在面對腳部腫脹等症狀時,更需要提高警覺,積極尋求專業醫療協助。

D-dimer 檢測,就好比偵探手中的一條線索,它能指引我們,卻不能獨自解答整個謎題。 唯有整合各項資訊,並由專業醫療人員判斷,才能更有效地評估和治療潛在的血栓問題。 因此,切勿僅憑 D-dimer 檢測結果,自行判斷或延誤就醫。 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例如:均衡飲食、適量運動、維持健康體重,都是預防血栓的關鍵步驟。 如有任何疑慮,務必尋求專業醫療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