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驗D-dimer?

6 瀏覽次數

D-二聚體(D-dimer)檢測可協助排除肺栓塞的可能性。若血液中 D-二聚體濃度正常,表示體內沒有形成中血栓。然而,若異常升高,則需進一步透過下肢靜脈超音波確認血栓是否存在。

提供建議 0 喜歡次數

驗D-dimer,解開血栓之謎:從釐清懷疑到精準診斷

五臟廟鬧革命,身體總會發出警訊。胸口悶痛、呼吸急促,這些症狀可能令人心慌,甚至指向危及生命的肺栓塞。此時,醫生往往會開立一項重要的檢查:D-二聚體(D-dimer)檢測。然而,D-dimer究竟是什麼?為什麼要驗它?它的結果又該如何解讀?這篇文章將帶您深入了解這個關鍵指標,解開血栓之謎。

D-二聚體是纖維蛋白分解過程中產生的分解產物。纖維蛋白是血栓的主要成分,當血栓形成並開始分解時,就會釋放到血液中。因此,D-二聚體濃度升高,往往暗示體內可能有血栓形成,像是深層靜脈栓塞(DVT)或肺栓塞(PE)。 這就像偵探破案,D-dimer是犯罪現場留下的蛛絲馬跡,提示可能有血栓這個「罪犯」存在。

然而,D-dimer檢測並非萬能的金鑰。它並不能直接診斷血栓,而是一個排除性檢測。如同偵探找到線索,但仍需進一步調查驗證。如果D-二聚體濃度正常(通常在參考範圍內),則幾乎可以排除肺栓塞的可能性。這意味著您體內沒有偵測到正在分解的血栓,大大降低了患有肺栓塞的風險,讓您與醫生都能安心不少。

但是,如果D-dimer濃度升高,這並不代表您一定有血栓。許多其他情況也可能導致D-dimer升高,例如:炎症反應、感染、癌症、肝病、手術或外傷等。這些情況都會刺激纖維蛋白溶解系統,導致D-dimer升高,就像現場發現了其他可能的線索,需要更仔細的偵查。

因此,D-dimer濃度升高時,醫生會根據您的症狀、病史和臨床表現,結合其他影像學檢查,例如下肢靜脈超音波(用於診斷深靜脈血栓)或電腦斷層掃描(用於診斷肺栓塞),來進一步確認血栓是否存在。D-dimer檢測只是診斷流程中的重要一步,而非最終的判決。它幫助醫生更有效率地排除低風險個案,將有限的資源集中在需要更進一步檢查的高風險病患身上。

總而言之,D-dimer檢測是一個方便、快捷且價格相對合理的篩選工具,它能有效協助醫生快速評估肺栓塞的風險。然而,D-dimer結果的解讀需要結合臨床判斷,切勿單憑檢測結果自行臆斷病情。只有在醫生綜合考量各種因素後,才能得出正確的診斷,並給予最合適的治療方案。 記住,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才能有效預防血栓帶來的嚴重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