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硬化怎麼檢查?

6 瀏覽次數

想知道血管硬化程度? 血壓異常、脈壓差過大可能是警訊。 進一步可使用非侵入式動脈硬化儀,測量 ABI 與 PWV 指數,評估血管阻塞及硬化程度。

提供建議 0 喜歡次數

血管硬化,這聽起來像是個遙遠的疾病,但事實上,它正悄悄地威脅著許多人的健康。血管如同人體的道路網絡,一旦這些「道路」開始硬化、阻塞,後果不堪設想。那麼,我們該如何及早發現血管硬化的蛛絲馬跡呢?

早期發現血管硬化,關鍵在於「預防勝於治療」。許多人往往等到出現心臟病、中風等重大事件才驚覺問題嚴重,但此時往往為時已晚。因此,定期健康檢查,並留意一些警訊,至關重要。

警訊:身體在發出求救訊號

血壓異常,尤其是高血壓,是血管硬化的重要警訊之一。持續偏高的血壓會讓血管承受巨大的壓力,加速血管壁的增厚和硬化。此外,脈壓差過大也值得警惕。脈壓差指的是收縮壓(心臟收縮時的血壓)與舒張壓(心臟舒張時的血壓)的差值。如果脈壓差過大,可能代表血管彈性下降,血管硬化程度較高。想像一條彈性十足的水管和一條老舊僵硬的水管,它們承受相同水壓時,後者承受的壓力和損傷自然更大。

然而,血壓和脈壓差只是初步的篩檢指標,並不能完全反映血管硬化的實際程度。要更精確地評估血管硬化的狀況,就需要更進一步的檢查。

科技的利器:非侵入式血管檢查

科技的進步,讓評估血管健康變得更加便捷且舒適。目前常用的非侵入式動脈硬化檢查方法,主要運用兩種指標:踝臂壓力指數 (ABI) 與脈搏波速度 (PWV)。

  • 踝臂壓力指數 (ABI): 透過測量腳踝和手臂的血壓比值來評估周邊動脈的阻塞程度。ABI 值低於 0.9 通常被認為是周邊動脈疾病 (PAD) 的指標,表示腿部動脈可能存在阻塞。 這個檢查過程簡單快速,只需使用血壓計即可完成。

  • 脈搏波速度 (PWV): 測量脈搏波在血管中傳播的速度。PWV 值越高,表示血管壁越硬,彈性越差。這就像測量聲音在不同介質中傳播的速度,硬的介質傳播速度更快。PWV 的測量通常需要專用的儀器,過程也較為精確,能更直接地反映血管硬化的程度。

這些非侵入式的檢查方法,避免了傳統侵入式檢查的風險和不適,方便民眾定期檢測,及早發現潛藏的血管疾病風險。

結語:及早預防,守護心血管健康

血管硬化並非不可逆轉,及早發現、及早治療至關重要。除了定期進行健康檢查,並藉助 ABI 與 PWV 等檢測技術評估血管健康外,更重要的是要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例如規律運動、均衡飲食、戒菸限酒,才能有效預防血管硬化,守護心血管健康,讓生命之河奔流不息。 切勿輕忽身體發出的警訊,及早預防,才能擁有更健康、更長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