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癢代表什麼?

4 瀏覽次數

皮膚癢原因眾多,從常見的濕疹、蕁麻疹、藥物過敏到內科疾病如甲狀腺問題、腎臟病,甚至是某些腫瘤,都可能引起搔癢。切勿自行診斷,務必就醫釐清病因。

提供建議 0 喜歡次數

皮膚搔癢,那惱人的抓不停的感受,相信大家都經歷過。有時只是蚊蟲叮咬,輕輕一抓便了事;有時卻如影隨形,揮之不去,嚴重影響生活品質。究竟身體發癢代表什麼呢? 500元銅板大小的範圍就能癢得讓人抓狂,更何況全身性的搔癢! 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也是抵禦外界的屏障,當它發出「癢」的訊號,其實是在提醒我們,身體可能出現了一些狀況。

皮膚癢的原因非常複雜,如同交響樂團般,可以是單一樂器獨奏,也可能是多種樂器合奏。以下我們來探討幾種常見的「癢」之曲:

1. 環境因素的獨奏: 乾燥的氣候、過熱的洗澡水、粗糙的衣物摩擦,這些外在因素都可能刺激皮膚,導致乾燥發癢。就像冬天皮膚容易乾裂發癢一樣,這是皮膚缺水的呼救。

2. 過敏原的二重奏: 接觸到塵蟎、花粉、寵物皮屑等過敏原,或是食用某些特定食物,例如海鮮、堅果,都可能引發過敏反應,造成皮膚紅腫、發癢,也就是常見的蕁麻疹或濕疹。這時,身體的免疫系統就像過度敏感的警報器,發出了錯誤的警訊。

3. 皮膚疾病的多重奏: 乾癬、異位性皮膚炎、疥瘡等皮膚疾病,都會引起不同程度的搔癢。乾癬的癢感通常伴隨著厚厚的皮屑,異位性皮膚炎則多見於嬰幼兒,皮膚乾燥、發紅且奇癢無比。疥瘡則是由疥蟲感染引起,夜間尤其劇癢。

4. 內科疾病的協奏曲: 某些內科疾病,例如糖尿病、肝臟疾病、腎臟疾病、甲狀腺功能異常,甚至某些癌症,也可能以皮膚搔癢作為早期症狀之一。這是因為疾病影響了身體的代謝功能,導致皮膚出現異常反應。像是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時,就容易出現皮膚搔癢。

5. 心理因素的變奏曲: 壓力、焦慮、憂鬱等情緒問題,也可能加劇或誘發皮膚搔癢。當情緒波動劇烈時,神經系統釋放的化學物質可能會影響皮膚的感受,導致搔癢加劇。

6. 藥物的不協和音: 某些藥物,例如抗生素、止痛藥等,也可能引起藥物過敏,造成皮膚搔癢、紅疹等症狀。這時應立即停藥並諮詢醫生。

皮膚搔癢的原因如此多元,切勿自行診斷,更不要聽信偏方,以免延誤治療,甚至加重病情。 當您感到皮膚搔癢持續不退,或是伴隨著其他症狀,例如皮疹、水泡、皮膚顏色改變、體重減輕、疲倦等,應立即就醫,讓專業的醫師找出真正的病因,對症下藥,才能有效止癢,恢復健康舒適的生活。 記住,正確的診斷和治療才是解決皮膚搔癢的最佳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