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斑部病變吃什麼藥?

10 瀏覽次數

黃斑部病變藥物治療包含抑制血管內皮生長因子的單株抗體如愛妥舒、樂舒晴、保舒晴,以及抑制血管新生蛋白質的醫立妥等。

提供建議 0 喜歡次數

黃斑部病變藥物治療:認識常見藥物與選擇

黃斑部病變是眼科常見疾病,會影響視力品質,甚至導致失明。治療方式除了生活調整和雷射手術外,藥物治療也扮演重要角色。本文將深入探討黃斑部病變常見的藥物治療,讓您更了解藥物作用原理和治療選擇。

抑制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的單株抗體

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是促進血管生長的重要因子,在黃斑部病變中,過度VEGF分泌會導致異常血管生長,造成滲漏、水腫,進而損害視力。目前臨床上常用於治療黃斑部病變的單株抗體藥物,主要作用在抑制VEGF,減緩視力損害。

常見藥物包含:

  • 愛妥舒(Avastin): 成份為貝伐單抗,屬於第一代VEGF抑制劑,藥效顯著,價格較低,但需由眼科醫師注射到眼球內。
  • 樂舒晴(Lucentis): 成份為雷尼單抗,屬於第二代VEGF抑制劑,藥效持久,價格較高,同樣需由眼科醫師注射到眼球內。
  • 保舒晴(Eylea): 成份為阿柏西單抗,屬於第三代VEGF抑制劑,藥效更持久,價格較高,需由眼科醫師注射到眼球內。

抑制血管新生蛋白質的醫立妥(Macugen)

醫立妥是另一種常見的藥物,它抑制血管新生蛋白質(PEDF),也能減緩異常血管生長和滲漏,減緩黃斑部病變造成的視力損害。醫立妥需由眼科醫師注射到眼球內,治療週期較長。

藥物治療的選擇與注意事項

選擇治療黃斑部病變的藥物時,需由眼科醫師根據您的病情、病程、風險和經濟狀況進行評估。藥物療效會因個人體質而有所差異,治療過程中需定期回診,監控藥效和副作用。

以下幾點注意事項需要特別留意:

  • 副作用: 藥物注射可能會造成眼球疼痛、紅腫、視力模糊等副作用,但通常會在幾天內消退。
  • 藥效持久: 每種藥物的藥效持久性不同,需要根據醫師指示定期注射。
  • 費用: 藥物價格差異很大,需要與眼科醫師討論,選擇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案。
  • 生活調整: 除了藥物治療外,良好的生活習慣,例如控制血糖、血壓、戒菸、減少過度用眼等,也能有效預防和減緩黃斑部病變的惡化。

結論

黃斑部病變藥物治療能夠有效改善視力,延緩病程惡化。但選擇藥物需要根據個人狀況,與眼科醫師充分溝通,才能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同時,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也能降低黃斑部病變的發生機率,保護視力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