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歲可以自己去看身心科嗎?

11 瀏覽次數

17歲想尋求心靈協助卻難以啟齒?礙於現行法規及長輩對心理健康的誤解,青少年往往求助無門,令人憂心。

提供建議 0 喜歡次數

17歲可以自己去看身心科嗎?

17歲,青春正盛,卻也是心思最敏感脆弱的時期。課業壓力、同儕關係、對未來的徬徨,甚至是自我認同的探索,都可能讓年輕的心靈感到迷惘和困頓。許多17歲的青少年渴望尋求心靈協助,卻往往因為難以啟齒,或礙於現行法規及長輩對心理健康的誤解而求助無門,令人擔憂。

那麼,17歲的青少年究竟可不可以自己去看身心科呢?答案是:可以,但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雖然在台灣,年滿18歲才算完全成年,但在醫療自主權方面,未成年人並非完全沒有自主權。根據《醫療法》相關規定,未滿20歲的未成年人就醫,原則上需要法定代理人(通常是父母)的同意。然而,針對攸關身心健康的醫療行為,若未成年人已經具備足夠的理解能力,並且明確表達自己的意願,醫療機構可以基於對未成年人最佳利益的考量,提供必要的醫療服務,即使未取得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這意味著,17歲的你,如果清楚知道自己需要心理方面的協助,並能理性地與醫師溝通,是有可能在沒有父母陪同的情況下就診的。

然而,實務上,許多醫療院所為了避免後續的法律糾紛,仍然會要求未成年人由法定代理人陪同就診。這也反映了台灣社會普遍對於青少年自主權,尤其在心理健康方面的認知仍有待提升。因此,建議17歲的青少年,若想尋求身心科協助,可以先嘗試與父母溝通,說明自己的狀況和需求,爭取他們的理解和支持。 開誠布公的溝通,或許能讓父母放下對心理諮商的刻板印象,進而成為你堅強的後盾。

如果與父母溝通困難,或是擔心父母的反應,可以尋求其他管道協助,例如:

  • 學校輔導室: 學校輔導老師是值得信賴的資源,他們可以提供初步的心理諮詢,並協助你與父母溝通。
  • 張老師基金會、生命線等心理諮詢專線: 這些機構提供免費的電話諮詢服務,可以讓你匿名傾訴心中的困擾,並獲得專業的建議。
  • 各縣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 社區心理衛生中心提供平價的心理諮商服務,有些中心也提供青少年專屬的服務。

17歲,正是人生重要的轉捩點。別讓心理的困擾阻礙了你前進的腳步。勇敢地尋求幫助,你並不孤單,也值得被好好照顧。記住,理解自己、接納自己,是走向身心健康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