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離婚孩子幾歲可以選擇跟誰?

7 瀏覽次數

未滿二十歲的孩子無法單獨選擇監護權歸屬,法律保障未成年人的權益,由法院依孩子最佳利益考量,決定監護權歸誰所有,以確保其身心健康成長。

提供建議 0 喜歡次數

孩子的心聲:父母離異,我可以選擇跟誰嗎?

父母離婚,對孩子來說無疑是一場地震,熟悉的世界被撕裂,安全感也隨之崩塌。許多孩子心中都會浮現一個疑問:我可以選擇跟爸爸還是媽媽嗎?

在台灣,法律對於未成年子女的監護權歸屬有著明確的規定:未滿二十歲的孩子無法單獨決定監護權的歸屬。這並非否定孩子的意願,而是基於保護未成年人的立場,避免孩子在情緒波動或外界壓力下做出不成熟的決定。

法律賦予法院決定監護權的權力,並以「子女最佳利益」為最高指導原則。法官會綜合考量多方因素,例如:

  • 孩子的意願: 雖然孩子不能單獨決定,但法官會尊重孩子合理的意願,尤其年紀較大的孩子,他們的意見會被更重視。法官可能會透過社工訪視、心理評估等方式,了解孩子真實的想法和需求。
  • 父母的經濟能力: 提供孩子穩定的生活環境至關重要,法官會評估父母雙方的經濟狀況,確保孩子能獲得 adequate 的物質保障。
  • 父母的教養能力: 法官會考量父母的教育程度、教養方式、親子互動等因素,判斷誰能提供更適宜的成長環境。
  • 父母的身心狀況: 父母的身心健康直接影響孩子的成長,法官會評估父母是否有酗酒、藥物濫用、家暴等問題。
  • 兄弟姊妹共同生活: 手足情深,盡可能讓兄弟姊妹共同生活,也是法官考量的因素之一。
  • 其他有利於子女成長的因素: 例如居住環境、學校距離、親屬支持系統等,都會被納入考量。

值得注意的是,「子女最佳利益」並非一個僵化的標準,而是會隨著個案情況而有所調整。法官會根據具體的證據和情況,做出最有利於孩子身心健康發展的判決。

父母離婚,孩子往往是最無辜的受害者。除了法律程序,更重要的是父母雙方能以成熟的態度面對,盡可能減少對孩子的負面影響。 即使不再是夫妻,仍然是孩子的父母,共同守護孩子的成長,才是真正的愛與責任。

此外,孩子也可以尋求協助,例如學校輔導老師、社工、心理諮商師等,這些專業人士可以提供情緒支持和協助,幫助孩子度過這段艱難的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