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斷有無血栓?

11 瀏覽次數

身體出現異常疼痛、腫脹、呼吸困難等症狀,應警覺可能為血栓。確診需透過抽血檢測D-dimer、血管超音波甚至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等影像檢查,才能精準判斷血管有無栓塞。

提供建議 0 喜歡次數

身體悄悄發出的警訊:如何及早發現潛藏的「血栓」危機?

現代人生活步調緊湊,久坐不動、缺乏運動、飲食不均衡等,都可能增加罹患血栓的風險。然而,血栓如同隱藏的殺手,初期症狀常被忽略,直到嚴重併發症出現才驚覺事態嚴重。因此,及早認識血栓的徵兆,並積極尋求醫療協助,至關重要。

許多人以為血栓一定是腿部深層靜脈栓塞(DVT)才會出現明顯的疼痛和腫脹,但事實上,血栓可以發生在身體任何部位的血管,例如肺部(肺栓塞)、腦部(腦栓塞)等,症狀也因栓塞位置而異,並非總是那麼明顯。因此,單憑症狀判斷是否為血栓,並不可靠,容易造成延誤就醫的風險。

身體發出的警訊,你聽見了嗎?

雖然沒有絕對的指標,但以下幾種症狀值得提高警覺:

  • 不明原因的疼痛: 特別是單側肢體出現持續性的疼痛、酸脹或緊繃感,例如單腳小腿疼痛、腫脹,或單側手臂疼痛,都應提高警覺。切記,疼痛不一定是劇烈的,也可能是隱隱作痛,容易被忽略。

  • 肢體腫脹: 單側肢體明顯腫脹,並伴有壓痛感,也是血栓的重要警訊。例如,單側小腿明顯比另一側粗大,觸摸時感覺緊實。

  • 呼吸困難或胸痛: 這是肺栓塞的典型症狀,表示血栓可能已經阻塞肺動脈,造成呼吸困難、胸悶、咳嗽甚至咳血。這類症狀非常危險,需要緊急就醫。

  • 皮膚顏色改變: 受影響的肢體皮膚顏色可能呈現蒼白、發紅或發紫。

  • 其他症狀: 根據血栓發生的位置,可能還會出現其他症狀,例如:腦栓塞可能出現頭痛、意識不清、肢體無力等;心臟血栓可能出現胸痛、心悸等。

確診血栓,需要專業醫生的協助!

單憑上述症狀並無法確診血栓,必須透過專業的醫療檢查才能確診。常用的檢查方法包括:

  • D-dimer檢測: 這是一種血液檢測,可以檢測血液中D-dimer的濃度,D-dimer是一種在血栓溶解過程中釋放的物質。D-dimer濃度升高可能表示體內有血栓形成,但並非絕對診斷,因為一些非血栓相關的疾病也會導致D-dimer升高。

  • 血管超音波: 利用超音波影像觀察血管內是否有血栓阻塞。這是診斷深層靜脈血栓(DVT)最常用的方法。

  • 電腦斷層(CT)或核磁共振(MRI): 對於肺栓塞或其他部位的血栓,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可以提供更精確的影像診斷。

預防勝於治療,及早採取行動!

除了積極就醫確認診斷外,平時的預防措施也很重要。建議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避免長時間久坐不動,維持健康的飲食,控制體重,戒菸,並定期進行健康檢查。如有家族血栓病史,更應積極預防。

記住,任何不明原因的疼痛、腫脹或呼吸困難等症狀,都不應輕忽。及時就醫,才能及早發現潛藏的危機,避免血栓帶來不可挽回的後果。 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才能守護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