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必修被當怎麼補?

7 瀏覽次數

必修課不及格的補救方式

大學必修課不及格時,需重修該課程至及格為止。通識科目不及格則可重修該類別通識科目,不限於重修原不及格科目。

提供建議 0 喜歡次數

大學必修被當怎麼辦?別慌,這篇告訴你補救方法與心態調整!

大學生活總是充滿挑戰,其中一項讓許多學生感到壓力山大的,莫過於必修科目「亮紅燈」。看到成績單上刺眼的數字,難免會感到沮喪,甚至開始懷疑自己。但請深呼吸,別灰心!必修被當並非世界末日,更不是大學生涯的終點,重要的是了解原因、積極面對,並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補救方法。

首先,讓我們釐清大學必修課不及格後的補救策略,以及一些常見的迷思:

一、補救方式:

  • 重修(Re-take): 這通常是大學最常見的補救方式。你可以選擇在下學期、暑期班、甚至是下一個學年度再次修讀這門必修課。務必注意各校的規定,例如是否限制重修次數,或者重修的學分是否會影響畢業總學分計算。

  • 暑修(Summer Session): 許多大學會開設暑期課程,讓學生能在暑假期間重修或補修學分。暑修的節奏通常較快,上課時間也較密集,因此需要更集中的注意力與更有效的時間管理。

  • 轉系/學程(Change Department/Program): 如果你發現自己對某個領域的必修科目特別吃力,甚至持續無法通過,那麼或許可以考慮轉系或轉學程。這並非逃避,而是誠實面對自己的興趣與能力,選擇更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

  • 學分抵免(Credit Transfer): 部分學校允許學生透過修讀其他學校的課程來抵免學分。這適用於那些因為特殊原因(例如交換學生)無法在原學校修讀必修科目的情況。但需要事先獲得學校的同意,並確認課程內容與學分數符合要求。

  • (針對部分通識課程)選修其他同類別課程: 如果是不及格的通識課程,多數學校允許你選修其他同類別的通識課程來取代。例如,如果你人文類通識科目不及格,可以選擇另一門人文類通識課程來修習。

二、別忽略更重要的:問題診斷與策略調整

單純重修並不能保證下次一定過關。更重要的是,要找出這次被當的原因,並針對問題對症下藥:

  • 課堂參與度不足: 是否常常缺席、上課不專心,或缺乏與老師同學的互動?積極參與課堂討論,並與老師建立良好的關係,對於理解課程內容非常有幫助。

  • 學習方法錯誤: 是否只靠考前抱佛腳,而忽略了平時的複習與練習?嘗試不同的學習方法,例如製作筆記、組讀書會、或利用線上資源,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模式。

  • 基礎知識不足: 某些必修科目需要一定的基礎知識,如果基礎沒打好,學習起來就會特別吃力。花時間複習相關的基礎概念,或尋求老師、助教的協助,打好學習的根基。

  • 時間管理不佳: 是否無法有效分配時間,導致無法充分準備考試?學習如何制定計畫、設定優先順序,並避免拖延,才能更有效地利用時間。

  • 心態問題: 是否對這門科目抱持負面態度,認為自己一定學不好?嘗試改變心態,相信自己有能力學好,並將學習視為一種挑戰,而非一種負擔。

三、重要的心態調整:

  • 不要自我否定: 被當不代表你很笨或很差勁,只代表你需要調整學習方法或付出更多努力。

  • 積極尋求幫助: 不要害怕向老師、助教、同學,甚至是學校的諮商資源尋求幫助。他們可以提供你專業的建議與支持。

  • 將挫折轉化為動力: 將這次的經驗視為一次學習的機會,從中吸取教訓,讓自己變得更好。

  • 保持樂觀的心態: 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克服困難,最終取得成功。

總結:

大學必修被當的確令人沮喪,但只要冷靜面對、積極應對,並從中學習,你一定可以順利克服難關,並從這次經驗中成長。請記住,學習的道路上難免會遇到挫折,重要的是永不放棄,並始終保持對知識的渴望與對未來的信心。祝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