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紀錄可以刪除嗎?

6 瀏覽次數

病歷是重要的醫療資訊,不應隨意刪除。若需修改,需依法規要求簽名或蓋章,並註明日期。但仍需注意少數不肖醫療人員可能偽造病歷,以逃避責任。

提供建議 0 喜歡次數

醫療紀錄可以刪除嗎?──關於病歷保存與資訊安全之探討

病歷,這串密密麻麻的文字,記錄著我們與疾病搏鬥的點點滴滴,也是醫師診斷與治療的依據。它不僅僅是紙張上的墨跡,更是守護我們健康的珍貴資產。那麼,醫療紀錄可以刪除嗎?答案是:不可以隨意刪除

法規明確規定醫療機構必須妥善保存病歷,其保存期限通常長達數年,甚至數十年,具體期限依據不同醫療行為及法規而有所不同。這並非單純的行政程序,而是基於幾項重要的考量:

首先,病歷是醫療糾紛的關鍵證據。如果日後發生醫療糾紛,病歷將成為釐清責任、判斷過失與否的重要依據。病歷的完整性直接影響到患者的權益保障,隨意刪除病歷,不僅可能造成醫療爭議難以解決,甚至可能構成法律責任。

其次,病歷是持續醫療照護的基礎。醫生需要參考以往的病史、治療過程和藥物反應等資訊,才能提供更精準、有效的醫療服務。刪除病歷,等同於切斷了患者醫療歷程的連續性,影響後續的診斷和治療。想像一下,如果過敏史被刪除,患者可能因為再次接觸致敏原而遭受不必要的痛苦。

然而,病歷並非一成不變。若需更正錯誤資訊,必須遵循嚴格的程序,例如:在原有記錄旁註明更正內容、簽名或蓋章,並註明更正日期。這項程序旨在確保病歷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避免任何資訊遺漏或竄改。

然而,我們也必須正視一個嚴峻的現實:少數不肖醫療人員可能偽造病歷以逃避責任。這不僅是對患者權益的嚴重侵害,更是對整個醫療體系的信任的踐踏。因此,完善的病歷管理制度、嚴格的監督機制以及患者的積極參與,至關重要。患者有權利要求查閱自己的病歷,並在發現錯誤或疑點時,向相關單位反映。

總而言之,醫療紀錄的保存與管理,是醫療機構的責任,更是社會公共安全的基石。我們必須重視病歷的價值與重要性,共同維護醫療資訊的安全與完整,以保障每個人的健康權益。 隨意刪除病歷不僅違法,更可能造成難以挽回的後果,切記不可輕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