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後多久可以坐飛機?

7 瀏覽次數

頭部、眼科、耳鼻喉、胃腸手術後需休養至少15天才能搭機;胸腹手術則需超過48小時;腦部手術(含腦炎、腫瘤、腦疝)更需至少30天,以免氣壓變化影響傷口癒合。

提供建議 0 喜歡次數

手術後想翱翔天際?起飛前你必須知道的飛行安全考量

手術後的身體需要時間恢復,而搭乘飛機涉及氣壓變化、長時間久坐等因素,都可能影響術後復原,甚至造成併發症。因此,手術後多久可以坐飛機,絕對不是一個可以輕忽的問題,必須審慎評估自身的狀況,並諮詢專業醫師的意見。

網路上的資訊可能提供一些通則,例如某些手術類型建議的休息時間,但每個人的身體狀況、手術複雜度以及恢復速度都不盡相同,因此,絕對不能將網路資訊視為鐵律,務必將自身情況告知醫師,由醫師判斷是否適合搭機。

影響術後飛行安全的主要考量包含:

  • 氣壓變化: 飛機起飛和降落時,機艙內的氣壓會發生變化,這可能影響到術後的傷口癒合,特別是頭部、眼科、耳鼻喉、腦部等部位的手術。例如,腦部手術後的患者,腦壓變化可能導致出血或腫脹;耳鼻喉手術後的患者,則可能因為耳壓不平衡而感到不適甚至疼痛。
  • 長時間久坐: 長途飛行需要長時間保持坐姿,容易導致血液循環不良,增加血栓形成的風險,尤其對於下肢手術或腹部手術後的患者更應注意。
  • 環境乾燥: 機艙內的空氣通常比較乾燥,容易引起呼吸道不適,對於呼吸道手術後的患者可能會造成刺激。
  • 感染風險: 機艙內屬於密閉空間,人潮眾多,增加了感染呼吸道疾病的風險,對於免疫力較弱的術後患者來說更需要小心。

不同手術類型,建議的等待時間可能有所不同,但這僅僅是參考,最終還是要以醫師的專業評估為準。 以下是一些常見手術類型的考量:

  • 頭部、眼科、耳鼻喉手術: 這類手術容易受到氣壓變化的影響,因此通常需要較長的恢復期,讓傷口充分癒合。
  • 胸腹手術: 主要考量血栓風險以及傷口癒合狀況,需要確保沒有感染或出血等併發症。
  • 腦部手術: 腦部手術風險較高,需要更長時間的觀察和評估,確保腦壓穩定,沒有出血或水腫等情況。

除了等待時間之外,起飛前還可以做哪些準備呢?

  • 諮詢醫師: 這是最重要的步驟,務必將手術類型、身體狀況、預計的飛行時間等資訊告知醫師,聽取醫師的專業建議。
  • 準備醫療證明: 如果有特殊狀況,例如需要攜帶藥物或醫療器材,可以請醫師開立證明,以便順利通過安檢。
  • 選擇寬鬆舒適的衣物: 避免穿著過緊的衣物,以免影響血液循環。
  • 適時活動身體: 在飛行過程中,可以起身走動或做一些簡單的伸展運動,促進血液循環。
  • 補充水分: 機艙內空氣乾燥,要記得多補充水分,保持身體水分充足。
  • 如有不適,立即告知空服人員: 如果在飛行過程中感到任何不適,例如呼吸困難、胸痛、頭暈等,應立即告知空服人員,以便獲得及時的幫助。

總而言之,手術後搭乘飛機並非全然不可行,但必須謹慎評估風險,並做好充分的準備。 最明智的做法,就是諮詢專業醫師的意見,確保你的飛行之旅安全無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