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途中車禍 賠多少?

3 瀏覽次數

上班途中發生車禍,若認定為職災,可申請職災保險傷病給付。給付從無法工作的第四天開始,前60天按平均日投保薪資發給,超過60天則為70%,最長可領取兩年。

提供建議 0 喜歡次數

上班途中遭遇車禍,驚魂未定之餘,除了擔心傷勢,接下來最令人煩惱的莫過於後續的賠償問題。究竟能賠多少?這取決於許多因素,並非單純的職災認定與否。

首先,要釐清「賠償」和「給付」的區別。勞保的職災傷病「給付」的確如同前述,從第四天開始,依比例給付平均日投保薪資,最長兩年。但这只是勞保提供的基本保障,並不足以涵蓋所有損失。真正的「賠償」是指肇事者應負的責任,包含更廣泛的項目。

假設你是被撞的一方,可以向對方請求的賠償項目包含:

  • 醫療費用:包含所有因車禍產生的醫療費用,例如掛號費、住院費、手術費、復健費用、醫療器材費用等等,務必妥善保存所有單據正本。
  • 薪資損失:車禍導致無法工作的期間,可以請求損失的薪資。這不僅包含勞保未給付的前三天薪資,也包含超過勞保給付期限或給付不足的部分。 例如,你的實際薪資高於投保薪資,則可以請求兩者之間的差額。
  • 交通費用:因就醫、復健等產生的交通費用,例如計程車費、油錢、停車費等,需檢附單據或以合理方式估算。
  • 看護費用:若因傷勢需要他人看護,可請求合理的看護費用。 需提供看護期間及費用計算依據。
  • 後續醫療費用:若預期未來仍需持續治療或復健,可請求預估的後續醫療費用。 需提供醫師診斷證明及費用估算。
  • 財產損失:車禍造成的財物損失,例如車輛維修費、衣物損壞等等,需檢附相關單據或估價證明。
  • 精神賠償:因車禍造成身心痛苦,可以請求精神賠償。精神賠償金額的認定,須考量車禍造成的傷害程度、後遺症、精神痛苦程度等因素,並參考相關判例。

需要注意的是,即使被認定為職災,也並不代表肇事者免責。你仍然可以向肇事者請求上述賠償。職災給付是勞保提供的保障,而肇事者的賠償責任是基於民事侵權行為,兩者互不影響。

若你是肇事方,除了負擔對方的損失外,也可能面臨交通違規罰鍰、刑事責任等。

總之,車禍賠償的金額會根據個案情況而有所不同。建議諮詢專業律師,評估自身的損失,以保障自身權益。切勿自行與對方私下和解,以免損失應有的賠償。 妥善保存所有相關證據,例如:警察事故聯單、醫療單據、診斷證明、照片、影片等,將有助於後續的求償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