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人不能整骨?

6 瀏覽次數

以下人士不能整骨:

  • 骨質疏鬆、骨折、骨骼發炎
  • 動脈瘤、骨腫瘤患者
  • 類風濕性關節炎或免疫性關節病變
  • 凝血功能異常、服用血液稀釋藥物
  • 上段頸椎不穩定、神經損傷、馬尾症候群
  • 病人因疼痛無法定位
  • 曾中風或有中風風險
提供建議 0 喜歡次數

誰不適合「喬一下」?整骨前你該知道的注意事項

許多人認為整骨是一種舒緩痠痛、改善姿勢的有效方法。透過專業的整骨師施以特定手法,調整骨骼結構,似乎能讓身體恢復平衡,擺脫惱人的疼痛。然而,整骨並非萬靈丹,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接受這種療法。在追求「喬」好的同時,更要了解潛在的風險,避免適得其反。

以下列舉幾類不適合整骨的人群,讓你在考慮接受整骨前,能更全面地評估自身狀況:

  • 骨骼脆弱與發炎族群:

    • 骨質疏鬆患者: 骨質疏鬆會導致骨骼密度降低,變得脆弱易碎。整骨手法可能對這些脆弱的骨骼造成更大的壓力,甚至導致骨折。
    • 骨折患者: 無論是新發生的骨折或是癒合中的骨折,都需要時間修復。整骨動作可能干擾癒合過程,甚至導致骨折再次錯位。
    • 骨骼發炎患者: 例如骨髓炎等骨骼發炎疾病,此時骨骼處於脆弱且敏感的狀態,整骨可能加劇發炎反應,造成更嚴重的傷害。
  • 骨骼結構異常與腫瘤患者:

    • 動脈瘤患者: 動脈瘤是血管壁局部膨大的現象,如果動脈瘤的位置靠近骨骼或關節,整骨的動作可能壓迫動脈瘤,導致破裂出血,後果不堪設想。
    • 骨腫瘤患者: 骨腫瘤會改變骨骼結構,使其變得脆弱。整骨的動作可能加速腫瘤生長,甚至導致病理性骨折。
  • 關節病變與免疫系統問題:

    • 類風濕性關節炎或其他免疫性關節病變患者: 這些疾病會導致關節發炎、腫脹、變形,關節結構相對不穩定。整骨動作可能加劇關節炎症狀,甚至導致關節脫位或更嚴重的損傷。
  • 凝血功能異常與用藥者:

    • 凝血功能異常患者: 例如血友病等,凝血功能不佳。整骨過程中,可能出現微小血管破裂,這些患者可能因此出現較嚴重的出血情況。
    • 服用血液稀釋藥物者: 例如華法林、阿斯匹靈等,這些藥物會降低血液的凝血能力。接受整骨治療時,可能增加出血的風險。
  • 頸椎與神經系統問題:

    • 上段頸椎不穩定患者: 上段頸椎控制著呼吸和心跳等重要生命功能。頸椎不穩定可能導致脊髓受到壓迫,整骨手法可能加劇脊髓損傷,甚至造成癱瘓。
    • 神經損傷患者: 整骨的目標是調整骨骼結構,減輕對神經的壓迫。但如果神經本身已經受損,整骨可能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甚至加劇神經損傷。
    • 馬尾症候群患者: 馬尾症候群是指位於脊椎末端的馬尾神經受到壓迫,導致下肢無力、大小便失禁等症狀。整骨動作可能加劇神經壓迫,延誤治療。
  • 其他特殊狀況:

    • 病人因疼痛無法明確定位: 如果病人無法清楚指出疼痛的確切位置,整骨師難以精準評估問題所在,盲目的整骨可能適得其反。
    • 曾中風或有中風風險者: 某些整骨手法可能影響腦部血流,對於有中風病史或高風險族群而言,可能增加再次中風的風險。

重要提醒: 在接受整骨治療前,務必諮詢專業醫師的意見,告知醫師詳細的病史與用藥狀況。經過醫師評估確認適合後,再尋求合格且經驗豐富的整骨師進行治療,才能確保安全與療效。不要輕信坊間誇大不實的宣傳,保護自身健康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