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穩定劑有哪些?

5 瀏覽次數

情緒穩定劑雖能舒緩情緒,卻可能導致嗜睡、頭暈等副作用,影響日常活動。服用鋰鹽者易口乾,多喝水有助緩解,但務必遵醫囑服藥,切勿自行調整劑量,以免影響療效。

提供建議 0 喜歡次數

撫平情緒浪濤:認識情緒穩定劑與應對

生活中的情緒起伏,如同海浪般時而平靜,時而洶湧。當情緒波動過於劇烈,甚至影響到日常生活與人際關係時,情緒穩定劑便可能成為協助撫平情緒浪濤的工具。但就像所有醫療手段,情緒穩定劑也存在著需要了解的面向。

情緒穩定劑的種類與作用

情緒穩定劑並非單一藥物,而是一個廣泛的藥物類別,主要用於治療雙極性情感疾患(躁鬱症)、重鬱症,以及其他可能出現情緒劇烈波動的疾病。常見的情緒穩定劑包含:

  • 鋰鹽 (Lithium): 歷史悠久,主要用於預防躁症和鬱症發作,被認為能調節大腦中的神經傳導物質,維持情緒的平衡。
  • 抗癲癇藥物 (Anticonvulsants): 某些抗癲癇藥物,如卡馬西平 (Carbamazepine)、丙戊酸 (Valproic acid) 和拉莫三嗪 (Lamotrigine),也被發現具有情緒穩定作用。它們的作用機制可能與調節神經細胞的活動有關。
  • 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 (Atypical Antipsychotics): 部分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例如喹硫平 (Quetiapine)、利培酮 (Risperidone) 和阿立哌唑 (Aripiprazole),除了治療精神分裂症,也常用於治療躁鬱症,特別是躁症發作或混合性發作。它們主要作用於大腦中的多巴胺和血清素受體。

副作用與應對之道

如同所有藥物,情緒穩定劑也可能帶來副作用。常見的副作用包含:

  • 嗜睡、疲勞: 部分情緒穩定劑可能導致精神不濟,影響注意力與反應速度。
  • 頭暈: 姿勢性低血壓可能導致頭暈,特別是起身時。
  • 腸胃不適: 噁心、嘔吐、腹瀉或便秘等消化道問題。
  • 體重增加: 部分藥物可能導致食慾增加或代謝變慢,進而造成體重增加。
  • 口乾: 特別是服用鋰鹽者,容易感到口乾舌燥。此時可增加水分攝取,嚼食無糖口香糖或使用人工唾液來緩解。
  • 顫抖: 鋰鹽有時會引起輕微的手部顫抖。
  • 皮膚問題: 拉莫三嗪可能引起皮疹,若出現皮疹應立即告知醫師。

重要提醒:與醫師密切配合

情緒穩定劑的使用務必在醫師的專業評估與指示下進行。切勿自行調整劑量或停藥,因為這可能導致病情惡化或出現戒斷症狀。

以下幾點尤其重要:

  • 告知醫師所有病史與用藥情況: 包括正在服用的處方藥、非處方藥、草藥或保健食品。
  • 定期回診追蹤: 醫師會定期評估藥物療效與副作用,並根據情況調整劑量。
  • 與醫師充分溝通: 若出現任何不適或疑慮,應立即告知醫師。
  • 生活作息調整: 規律的作息、健康的飲食、適度的運動以及壓力的管理,都能輔助藥物治療,提升整體療效。

情緒穩定劑是協助人們穩定情緒、重拾生活品質的工具,但它並非萬靈丹。透過與醫師的密切配合,了解藥物的特性與副作用,並調整生活方式,我們才能更有效地利用這些藥物,找回情緒的平衡與內心的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