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一直低燒不退?

8 瀏覽次數

持續低燒可能是身體發出警訊,暗示著潛在的感染、發炎反應或其他疾病。 常見原因包含結核病、膽囊炎、肝炎等,甚至可能是惡性腫瘤的徵兆,需及時就醫釐清病因。

提供建議 0 喜歡次數

持續低燒,身體的悄悄話:別輕忽那惱人的低溫

「低燒」看似不起眼,體溫徘徊在37.5℃~38℃之間,讓人感到疲倦、無力,卻又沒有明顯的感冒症狀,容易被忽略或輕忽。然而,這種持續性的低燒,其實可能是身體發出的SOS求救訊號,暗示著潛藏在體內,我們尚未察覺的健康警訊。它並非單純的「小毛病」,更可能是嚴重疾病的開端。

我們往往習慣將低燒與感冒畫上等號,服用一些成藥便了事。然而,持續數日甚至數週的低燒,其成因遠比想像中複雜,絕非單一因素所能概括。它可能是細菌、病毒或其他病原體引起的慢性感染,例如:

  • 潛藏的結核病: 許多結核病患者在初期並無明顯症狀,僅出現輕微低燒、疲倦等表現,容易被誤認為是其他疾病,延誤治療時機,造成病情惡化。

  • 隱匿的炎症反應: 體內慢性發炎,例如慢性肝炎、膽囊炎等,都會造成身體持續低度發燒。肝臟發炎可能導致肝功能異常,膽囊炎則可能伴隨腹痛及消化不良。這些炎症反應往往需要更深入的檢查才能診斷。

  • 令人不安的腫瘤警訊: 某些惡性腫瘤,例如淋巴瘤、白血病等,在早期階段也可能僅表現為持續低燒。腫瘤細胞的生長和代謝會刺激免疫系統,進而導致體溫上升。這並非所有腫瘤都會出現低燒,但持續低燒絕不能排除此可能性。

  • 自身免疫疾病: 紅斑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等自身免疫疾病,也會造成身體持續性的低度發炎,進而引發低燒。這些疾病通常伴隨其他症狀,例如關節疼痛、皮膚紅疹等。

除了上述常見原因外,其他像是藥物副作用、內分泌系統異常等,也可能導致持續低燒。因此,面對持續性的低燒,絕不應該輕易忽視,更不能自行服用藥物嘗試壓低體溫,這只會掩蓋病情,延誤診斷及治療。

及時就醫,才是面對持續低燒最明智的選擇。醫生會根據病史、體檢及必要的血液檢查、影像學檢查等,找出導致低燒的真正原因,並給予適切的治療。別讓這看似微不足道的低溫,成為健康路上的絆腳石,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才能確保健康無虞。記住,身體的悄悄話,需要我們用心聆聽,才能及時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