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會有經前不悅症?

7 瀏覽次數

經前不悅症並非荷爾蒙異常,而是大腦對荷爾蒙的反應異常。 壓力是常見伴隨症狀,而非根本原因。 長期重度憂鬱者血液中可體松濃度偏高,恐加劇經前不悅反應。

提供建議 0 喜歡次數

許多女性朋友在月經來潮前,情緒就像坐雲霄飛車般忽上忽下,容易感到煩躁、焦慮、甚至憂鬱,這就是所謂的「經前不悅症」(Premenstrual Dysphoric Disorder, PMDD)。 它不僅影響著個人情緒,也可能波及人際關係和日常生活。究竟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惱人的症狀呢?

長久以來,人們普遍認為經前不悅症是由於荷爾蒙失調所引起。然而,最新的研究指出,經前不悅症並非荷爾蒙異常,而是大腦對正常荷爾蒙波動的反應異常。 想像一下,荷爾蒙就像一把鑰匙,而大腦中的情緒調節機制就像一把鎖。 雖然每個月鑰匙(荷爾蒙)都會有規律地轉動,但有些人的鎖(大腦)卻對此格外敏感,產生過度的反應,進而引發情緒的波動。

壓力常被認為是經前不悅症的罪魁禍首,但實際上,壓力更像是伴隨症狀,而非根本原因。 就像感冒時會流鼻水一樣,經前不悅症也可能加劇壓力感受,形成惡性循環。 原本就容易焦慮的女性,在經前時期更容易感到壓力倍增,情緒也更加不穩定。 然而,單純的壓力管理並不能完全解決經前不悅症的根本問題。

此外,研究也發現,長期重度憂鬱者血液中可體松(cortisol,一種壓力荷爾蒙)濃度偏高。這種持續性的高可體松狀態,可能加劇大腦對經期荷爾蒙波動的敏感性,進而使得經前不悅反應更加強烈。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有些患有憂鬱症的女性,經前不悅症狀會更加明顯。

總而言之,經前不悅症的成因複雜,並非單純的荷爾蒙失調或壓力造成。 大腦對荷爾蒙變化的敏感性才是關鍵,而壓力和長期憂鬱等因素則可能加劇這種敏感性,使症狀更加嚴重。 了解這些成因,才能更有效地幫助女性朋友們找到合適的應對策略,例如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調整生活作息,學習情緒管理技巧等,進而改善經前不悅症狀,提升生活品質。